第276章 才
笔趣阁 > 北府江山 > 第276章 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章 才

不想错过《北府江山》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别驾,汉置,总理州府众务之官,权力极大,地位仅在刺史之下,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说白了,何澹之就是桓修塞进来的一根钉子。

桓玄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开始动起了淮泗的心思,可见将来他一定容不下自己。

“都督,何澹之已经入城,无人前去迎接,刘宣之分给他南城的牛棚为营地!”孟干之前来禀报。

“何澹之说了什么没有?”

“此人倒也是个硬角色,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还将牛棚收拾出来,不过他身边的士卒颇多怨言。”

“留意这些抱怨的士卒。”

“领命!”孟干之拱手退出。

何澹之不来拜见刘道规,刘道规不可能自贬身价主动去见他。

不过他这么低调,对大家都好。

一上来就撕破脸皮,那是莽夫所为。

何澹之是奉桓修之命来当钉子的,不是上来玩命的。

刘道规也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这个阶段,越低调越好。

桓玄接手晋室这个烂摊子,能不能稳住还是两码事。

刘道规忙着整肃内务,大刀阔斧,将彭城所谓的“清官”全部裁撤,提拔有才能之人。

刘牢之的部曲全部转为军户,从中选募骁勇之士,加入建威中兵。

“彭城最大的问题是无地流民太多,生存艰难。”刘粹一语道破眼下要害。

二十万人挤在彭城周围,全部在地里刨食,生存压力不可能不大。

而且彭城也有豪强,占据大片良田和山泽,进一步压缩了流民的生存空间,这种现状,刘道规在京口深有感触。

晋室是个烂摊子,其实彭城也是。

作为淮北第一城,商贾云集之地,府库中只有十七万缗钱,便已经说明问题。

“此事好办,发布占田令,迁徙流民充实济阴、濮阳、东平、泰山四郡。”

北面诸郡地广人稀,正缺人口。

“占田令?若是朝廷知晓……”刘粹擦了擦脸上的冷汗。

占田令是司马炎颁布了,垫底了太康之治。

初期还算利国利民,只是到后来逐渐变了样。

“你觉得朝廷还有心思管咱们吗?这二十万人既然跟了我,我就要让他们吃上饭,否则他们凭什么支持我?不必畏手畏脚,放手去干吧。”

桓玄换了这么大的心思入主建康,当然不是为了匡扶社稷,辅佐司马氏。

而是为了取而代之。

他现在的路数,跟当年曹丕颇有几本相似之处,先取得了士族们的支持,矛头朝向北府诸将。

将刘牢之从坟墓里面刨出来,补上一刀,斩首暴尸于市,便是在为士族门阀出气,也是一个明确的讯号。

江左这场大戏还没有唱完。

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刘粹犹犹豫豫道:“这等大事只怕属下一人难以胜任……”

刘道规知道他是心存疑虑,担心朝廷日后来清算,毕竟他刚刚加入自己麾下,有私心再所难免。

不过转念一想,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占田令不是小事,需要一个得力人手来主持大局。

任何一个小细节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埋下祸根,就像司马炎刚颁布占田令时,的确是善举,但实施过程中,却被士族豪强们钻了空子,加剧了土地兼并。

所以太康之治,仅持续十年,便烟消云散了。

百姓更加困苦,士族门阀越发强大。

思索再三,能担当此任者,只有一人,“速去琅琊请刘主簿前来!”

刘道规现在是都督淮泗诸军事,琅琊也属于淮泗,所以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刘穆之过来。

当值的沈庆之拱手道:“领命!”

当即领着十几骑出城而去。

四日之后,刘穆之风尘仆仆的赶来,“都督何事如此惶急?”

刘道规道:“淮泗人口大半集中在彭城,北面地广人稀,为之奈何?”

刘穆之略作思索,“属下有三策,上策,编户齐民,清丈彭城荫户,中策效法武帝行占田令,下策,效法魏武行屯田之策。”

他的想法比刘道规还要激进,一上来就要朝彭城豪强动手。

但这么一来,动静太大了。

彭城的豪强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都是武宗,盘踞多年,手上实力不俗,这群人若是乱起来,彭城永无宁日。

刘道规初来乍到,正是拉拢他们的时候。

至于下策,曹操的屯田已经臭名昭著了,屯田客比奴隶和军户还惨,一辈子累死累活,深受严刑峻法的残害,子孙也不得免。

当年曹操拿下淮南,准备大肆屯田,江淮百姓听到风声,十几万百姓拖家带口的逃往东吴。

江淮自从荒废。

司马炎取消了屯田,是他为数不多的德政。

“依刘兄所见,该行何策?”刘道规明知故问。

刘穆之哈哈大笑,“都督亦擅治民,必然早有成见,上策太急,可留待日后施行,下策不得人心,绝不可用,中策最佳,既可收百姓之心,亦可收豪强之心。”

“刘兄真乃萧何复生也!”刘道规赞了一句。

刘穆之有意无意道:“萧何得遇汉高,方有用武之地,否则就泗上一县吏也。”

“以刘兄之才,他日定为宰辅之臣!”

刘道规不到三十岁便是封疆大吏,不可能没有野心,天下这么乱,司马家威信扫地,桓玄入主建康,其实也是给所有人做了一个示范。

兵强马壮者,便可为之!

两人都只是打了一个照面,便心照不宣的就此打住。

总的来说,淮泗人和地的矛盾还没有尖锐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刘道规与刘穆之、刘粹连日商议,制定占田令的各种细节。

鼓励百姓去高平、济阴、东平、山阳、泰山开荒占田。

北面的濮阳和东面的荥阳与胡人相接,暂时维持现状。

治下百姓,丁男粮田四十亩打底,根据当地风土,再占桑田二十亩或者麻田十亩,丁女可占粮田二十亩,桑田十亩。

一夫一妇每年交纳粮租六石,调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每年徭役二十天,无徭役则以军事训练代之。

租庸调三位一体,上至刘道规,下至军中士卒,所有人同税,没有特权。

新开之田,免租庸调三年,军府按两成利息借种子,同时无偿提供耕牛和农具。

当然,占田令只针对军户和民户,奴户不在此列。

一户人家夫妻二人将近六十亩粮田,每年每亩产出粮食在一石左右,田赋只占一年收成的十分之一,算是真正的轻徭薄赋了。

拿下彭城后,治下军户、民户增长至七万户,每年单是田赋就有四十余万石。

这还不算治下的九千多户奴隶,他们产出,八成上缴。

每年收成保守估计在七十二万石左右,

当然,能收多少还要看老天爷,但这几年淮泗风调雨顺,几乎都是丰收。

即便有天灾,在军府的动员能力下,也能快速解决。’

这年头天灾绝没有人祸的影响大。

刘穆之挂帅,刘道规省了不少心。

这人的确有大才,别人都是一件一件的办,他能一边听掾吏的汇报,一边书写政令,一边嘴里当场答复,眼手耳口同时并用,还不互相混淆错乱,应酬自如。

经手政务,没有一件错乱。

刘道规大为叹服,这种人只是一个浊吏,实在是暴殄天物。

一天下来,处理的政务是刘道规的三倍。

彭城积压多年的讼狱,还将彭城的各种苛捐杂税免除了。

连各级衙署都设置了公廨田,细致到每一级的官吏每月领多少禄米、雇佣多少杂役……

“今日到此为止,都督可准备了饭食?”刘穆之伸了伸懒腰,又摸了摸肚子。

“有,有,来人,速速取饭食来。”刘道规忙不迭的下令。

之前说他有萧何之才,只是嘴上客气。

今日一见,他的才干只怕还在萧何之上。

这种王佐之才,百年难遇。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