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散
笔趣阁 > 北府江山 > 第282章 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2章 散

不想错过《北府江山》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接到朝廷的诏令,刘裕犹豫了许久。

去西府任职,还有解散麾下人马,任何人都会心有不甘。

刘裕血战数年,方才积累了这些人马。

“只要将军一声令下,我等誓死追随!”沈田子沈林子兄弟对刘裕心服口服。

而他们也是最反感朝廷之人。

“他桓家当年也不过一寒族,未必就比我们强!”孟龙符也在劝。

剿灭孙恩这么大的功劳,朝廷非但没有封赏,还降了官职。

军将们早就一肚子怨气。

这种事情也就桓玄做得出来。

当初司马元显在位时,还舍得封刘裕为下邳太守、建武将军,一对比,桓玄连司马元显都不如。

刘裕一拍手,几个刘氏子弟抬着十几口大箱放在众人面前。

“兄弟们跟着我这么多年,没享过什么福,这些是我历年积蓄,诸位兄弟拿去分了。”

“这如何使得?”向靖、蒯恩几人不愿。

“先分了,过几年安生日子,日后若有机会,咱们兄弟再重逢也不迟。”

“有将军这句话,咱们兄弟便散不了,此生此世,我蒯恩只愿追随将军!”

“还有我!”

“还有我!”

众将纷纷上前。

“能与诸位生死与共,我刘裕也算不枉此生了,诸位暂且回乡,日后再聚。”刘裕满脸不舍之色。

朝廷下了诏令,不得不从。

北面刘道规抗令保了孙无终,身为长兄的刘裕就要顾全大局。

众人散去,刘裕一人坐在军帐中发呆。

士卒虽然散了,但部曲还在,将近两百人。

晋制,部曲相当于家奴,这些人依旧忠心耿耿。

“将军,有故人寻来。”

“故人?让他进来。”

过不多时,一人朗声笑道:“多年未见,寄奴别来无恙乎?”

“何兄!”

来人正是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

刘牢之死了,何无忌有机会跟着同宗何穆、何澹之投奔桓氏,但恩主司马元显坐罪被杀,其子司马彦璋不到四岁,也被桓玄斩草除根。

何无忌思及旧主之恩,无颜转投桓玄。

一番寒暄,何无忌不再遮遮掩掩,“三吴八郡空虚,凭将军的威望,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某在京口举义旗,建威将军率淮泗大军南下,一同匡扶司马氏,讨伐桓氏,必能势如破竹。”

桓玄的势力集中在昌江上游,三吴八郡因饥荒对其怨声载道。

刘裕在此征战数年,名声和威望都不错。

剿灭孙恩后,俨然北府第一将。

“何兄能来寻我,商议此等大事,是真把我当兄弟,然则三吴八郡已成丘墟,百姓十室九空,如何与西府精锐对抗?”

“实不相瞒,非我一人有此心,江左豪杰无不翘首以待,将军身为彭城刘氏,乃北府武宗,岂能眼睁睁的看着桓玄屠戮北府诸将?”

“看来何兄有备而来。”刘裕目光闪闪。

“朝野上下,不满桓玄者大有人在,这天下是司马家的,而非桓氏的,将军只负责举旗,我联络其他人。”

何无忌对晋室忠心耿耿。

无论如何,晋室延续了两百余载,在诸国之中,国祚是最长的。

必然会有一群支持者。

这也是他与刘裕的不同之处。

“何兄好意心领了,然则时机未到,桓玄如今也只是进位楚公而已,还未天怒人怨,西府实力雄厚,北府分崩离析,人心各异,非旬日内可成,眼下一动不如一静,静观其变。”

桓玄手上的西府军不是好惹的。

谁站出来,谁就有受到他的全力打击。

刘裕现在还不具备对抗他的实力,而且北府军大半都被调入建康,想在京口起兵,都很难召到人。

“他日桓玄篡位,君臣名分已定,归附者日重,还有谁是他的对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将军自解兵权入西府,如瓮中之鳖,莫说大事,连生死都掌握不了。”

何无忌嘴唇都说干了。

但刘裕只是神色淡淡的望着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意已决,足下不必多言,请回。”

何无忌愣愣的望着他,只得无奈的一拱手,转身离去。

待他离去后,刘怀肃才从后帐出来,“真舍得手下的这些兄弟?”

这些兵马追随他征战多年,百战百胜,已经成了一支精锐。

刘裕洒脱道:“不舍得又能如何?有我在,精兵挥之即来,大丈夫能屈能伸,眼下桓玄声威正隆,江左人心思安,我起兵造反,谁肯追随?”

桓玄刚刚上位,罢免贪腐,收买人心,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

朝野上下对其颇有期待。

刘裕此时起兵,就成了众矢之的,反而帮桓玄凝聚人心。

“加上阿规的兵马呢?”

“桓玄在寿春、汝南、合肥、广陵设有重兵,长江之上,皆是西府水军,阿规根基尚浅,远水解不了近火,桓玄篡位,有人比我们更着急,何必现在就顶上去?”

刘裕比谁都清楚眼下形势。

他若是不入西府,一定会遭到桓玄的报复和针对,兄弟二人都很难顶住。

妖贼之乱后,三吴尽废,南国的核心之地,全掌握在桓玄手中,而他手上还有西府为根基,但从军事上,很难撼动。

“我刘家能有今日不容易,绝不能走错一步。”刘裕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

离开军营的何无忌,没有立刻返回京口,而是立刻去了山阴城。

直奔城西的一座宅邸。

这座宅邸当年是司马道子的养生之地,失势之后,便荒废下来,但今日颇为热闹。

来了不少人,也备好了酒宴。

“刘裕竟然没同意?”孟昶眉头一皱。

“他当然不会同意,长道兄有所不知,我早就说过刘寄奴非寻常武人,其志不小。”有孟昶的地方就有刘毅。

在鼓动刘裕刘道规兄弟起兵造反一事上,推波助澜者极多。

原因无他,这两人已经成了北府军中的一股新势力。

而刘裕今日逼的孙恩投海自杀,军威赫赫。

被称为长道兄的文士饮了一口酒,““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必应在此二人身上,苍天独爱彭城刘氏,前有刘牢之,如今又出了刘裕和刘道规,一猛虎一卧龙,不得了呀。”

此人名叫魏咏之,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不过生而兔唇,投奔殷仲堪治之,白日不语,每日只服清粥,为时人钦佩。

后殷仲堪覆灭,转投桓玄,桓玄见他相貌丑陋,唇上还有疤痕,看不上他。

刘毅听到他如此称赞刘裕和刘道规,心中三分不喜,眉头一挑,“长道兄醉了。”

魏咏之轻笑一声,“且当醉言,刘将军既然不肯起兵,诸位亦当蛰伏,桓玄骄淫狂竖,无甚才能,乘晋不纲,反覆得利,无大功在身,而欲行篡立之事,必招人怨,诸位可拭目以待。”

孟昶点头,“也罢,我等谋划此事,本就有些仓促,桓玄大权在握,难以撼动,可待机而动。”

桓玄几乎兵不血刃就入主建康有一个前提,皇帝下诏令投降。

给了他大义名分,司马元显这才众叛亲离。

之前的权臣王导、陶侃、桓温、谢安,都有实实在在的文治武功,方才让朝野上下心服。

司马元显当政期间,激起了妖贼之乱,失去了人心。

现在桓玄也要面临同样的难题,想要篡位,就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不然难以服众。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