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食材供应商(第二更!)
笔趣阁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51章 食材供应商(第二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章 食材供应商(第二更!)

不想错过《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布置温馨的卧室,床头开着盏小台灯。

昏黄的暖光照在孟安荷泛红的脸颊上,她的手指在林志强的胸口画着圈,气息微喘道:“这几天背着我偷偷锻炼了?”

“锻炼?”林志强弹了弹指尖夹着的烟,有些得意的昂起下巴:“需要吗?不过是正常发挥而已。”

“我还不知你长短吗。”孟安荷白了他一眼,画圈的手指顺势就掐了一把。

男人过了二十五,全身上下也就嘴巴最硬了。

三十八岁的男人,更是如此。

“嘶~”林志强倒吸一口气,连忙告饶:“可能是这几天牛肉吃得多,身体变好了吧。”

“跷脚牛肉?”孟安荷若有所思。

“熬了八个小时的骨汤,又加了各种中药,还放了牛肉,肯定补人。”

“那以后你天天去吃,账我给你报销了。”

“好,当然这主要还是我身体好,补不补的,没什么太大区别。”

“是吗?那我再考验考验你。”孟安荷坐起身来,拿了皮筋把头发往后扎。

“哎呀,我突然想起还有张设计图没画完,明天开会还要讲呢,我先去弄一下,安荷你先睡哈。”林志强翻起身来,套上睡衣就要往外走,腿有点软。

什么干部经得起这种考验?

“呵,男人。”孟姐嘴角一扬,伸手勾住他的衣领,“回来躺着,不逗你了。”

“对嘛,要细水长流,不能贪杯。”林志强这才躺回床上。

孟安荷脑袋枕着他的手,笑着道:“今天这顿饭,我看厂长和美琳姐吃的还挺满意。”

“我和厂长一起吃过不少次饭,包括蓉城的几家大饭店,还是第一次见他有这种反应。”林志强也是笑着道:“一开始期待太低,后来被惊艳到,对周砚的态度明显变了。”

孟安荷微微点头:“有一说一,周砚今天做的这几道菜,水平的确不输蓉城知名餐厅,他这厨艺,在这小镇上开饭店,属实有些埋没人才了,应该去大城市发展。”

“也不能这么说,我倒是觉得他这一步一步走的挺稳的。”林志强沉吟道:“从厂食堂被开除,在厂门口开饭店,一个没有念过太多书的小镇青年,家里条件普通,短时间内能够把店开起来,盘活,站稳脚跟,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好选择。”

“等他累积了第一桶金,说不定就会往大城市发展了。以后,说不定也能在蓉城开家大饭店。”

“你倒是挺看好他的。”孟安荷笑道。

“在国企里待久了的人大多数看不上个体户,咱们在国外留学见得多,开店经商也是正经行当,有能力的可比在厂里上班挣得多,有钱日子自然好过,上了大学的也不一定就更有出息……”

“你想撮合夏瑶和周砚?”孟安荷打断了他,一针见血。

“我哪有这本事,但我肯定不阻拦。”林志强摊手,“如果有一天这俩孩子真走到了一起,周砚未必不是良配。”

“那你去跟我姐和我姐夫说吧。”

“啊?我哪敢啊!”

……

川美宿舍。

书桌上亮着一盏小台灯。

夏瑶坐在桌边写信,娟秀的字在信纸上流淌,一旁的垃圾桶里有好几个捏成球的纸团。

“瑶瑶,情书有那么难写吗?”邓虹探出脑袋,笑眯眯问道。

朱玉玉从另一张床探出脑袋揶揄道:“就是,这都写第五个版本了,比我做毕设都认真呢,能不能给我学习学习。”

“我写的是信,不是情书。”夏瑶端正坐姿,头也没回地说道,手却下意识的遮住了信上的字。

“对对对,是充斥着革命友谊的信。”邓虹笑着点头:“那替我们感谢一下周砚同志送的米花糖,好吃。”

“太对了,记得说俺也一样。”朱玉玉跟着点头。

“好,你们先睡,我一会就关灯。”夏瑶笑着说道。

……

天刚蒙蒙亮,小周同志骑着自行车又出门买菜去了。

今天他先去找了章老三,买了八斤排骨。

“小周啊,你这饭店生意是越来越好了。”章老三一边称排骨,一边感慨道。

“还行,能开下去了。”周砚笑着应道,摸出钱递给章老三。

“二刀肉、肘子那些还不要啊?”章老三接过钱,随口问道。

“现在还用不着,等开始卖回锅肉和东坡肘子的时候,再来找你买。”周砚把排骨往车篮里放好,吆喝了一声:“走了。”

“这小子,还是有点水平的。”章老三看着周砚的背影笑呵呵自语。

周砚又去了集市那边,找到给他送鱼的鱼贩高老板,让他今天中午送四十条八两的鲫鱼到店里。

因为买的多,每天都要货,周砚成功把一斤鲫鱼的价格从四毛五分压到四毛,而且节假日也不能涨价。

纺织厂食堂和国营饭店有自己的订货渠道,零售也没那么好卖,周砚这种稳定要货的客户可不多,在苏稽就算大客户了,高老板本着薄利多销的理念,答应的很直爽。

“高老板,我的鱼一定要好,你卖这么多年鱼分得清好坏,要是故意给我送差的,我可会翻脸的。”周砚笑着把丑话说在前头。

“你放心,每次送货我给你多带十条,你自个挑,不满意我重新送过。”高老板保证道。别看周砚年轻,但他选鱼的眼光确实尖,糊弄不了。

“要得。”周砚点头,骑上车离开。

一家饭店的运转,离不开这些食材供应商。

建立起稳定的食材供应链,是保证菜品品质稳定的重要一环。

目前饭店最重要的牛肉供应,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周村堰坎头屠宰场,今天有八头牛同时在宰杀,早上温度低,氤氲热气从一个个工位上飘起,就像是一头头牛升天的冤魂。

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的想法,把周砚自己给逗笑了。

这个点,杀牛匠们已经在分肉了。

骨肉分离的牛肉被分割成不同的部位,肉还是温热的,颜色鲜亮。

周砚把车停在了周淼的摊位前。

“牛腩十二斤,吊龙也是十二斤,少的去你大爷那里拿,我已经跟他说好了,按两块钱一斤算,以后都这个价。”周淼开口道。

“两块钱一斤会不会太便宜了?”周砚有点迟疑。

“不会,弄坝坝宴的乡厨批量来拿,也是这个价,比零散买本来就要便宜点。”周淼摇头道。

“要得。”周砚点头。

周飞见周砚走来,笑着问道:“周砚,吊龙还要好多?”

“飞哥,今天要五斤就够了。”周砚开口,和一旁的大爷周清也打了个招呼。

大爷体格健硕,膀大腰圆,和周飞长得很像,鬓角微霜,冲着周砚憨笑道:“周砚,你要好多都可以,以后吊龙先给你留到。”

“要得,谢谢大爷。”周砚咧嘴笑道。

这就是供应链的重要性,要不是自家人,想买吊龙还得凭运气,逢年过节更是不一定能买上。

吊龙不愁卖。

周飞割下一块吊龙,秤高高的,筋膜剃的干干净净,肉质也好,给周砚装进背篼。

“大爷,两块钱一斤,占你便宜不?”周砚掏出一张大团结递过去,笑着问道。

“自家人占啥子便宜,我说一块五一斤,你老汉不干,非要我收两块,我还觉得我占你娃娃便宜了呢。”大爷接过钱,笑着摇头。

“周砚,吊龙还要不?我这里也给你留到的。”二伯周泽冲着他喊。

周杰手里提着一块吊龙冲他展示:“今天的吊龙巴适得很。”

“我这里也有哈,整的巴巴适适的。”三伯周汉也笑道。

“今天够了,过两天要的多再来找二伯、三伯。”周砚笑着应道,心头有点暖。

他一句话,一大家子全记在心里。

真好。

第二更,晚上还有一更!1000月票加更。

冲冲冲!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