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老狐狸
笔趣阁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76章 老狐狸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老狐狸

不想错过《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接到刘伯温的拜帖,马钰一脑门的问号。

我还没去拜访你的,怎么你倒先拜访起我来了?

而且你拜访我是几个意思?

莫非你真和后世故事书里描写的那般,能前看八百年,后看五百载?

然后看出我是穿越者?

摇摇头,将这无厘头的念头甩出去,大概率是察觉到了些什么,想来找自己探探口风。

不得不说,在智商这块刘伯温确实很高。

但可惜……

不过马钰也确实想见一见这位小说里的传奇人物,就告诉那仆人,明日在家中恭候大驾。

等仆人离开,他立即去宫里找到马皇后,将刘伯温拜访的事情说了一下。

正常的人情往来,自然不用去宫里报备。

但刘伯温确实有点特殊,马钰觉得还是事先说一声比较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马皇后笑道:“刘伯温就是灵醒,一眼就看出这一连串的事情,和钰儿你有关系。”

“见一见也好,你最会摆事实讲道理,若是能说服他忠心任事,也是大功一件。”

马钰摇摇头,说道:“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可移,刘伯温就是太聪明了,想说服他很难。“

马皇后叹道:“试一试吧,他一直这样终究不是办法。”

马钰自然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大明都得天下了你刘伯温还不肯归心,会让人很难办。

但也正如他方才所说的那般,只有特别聪明和特别愚蠢的人,是无法说服的。

刘伯温无疑是是前者,想说服他太难了。

不过见还是得见一下的,穿越一趟不认识一下诚意伯,岂不是很遗憾。

接着马钰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八爷家的三叔五叔决定去庄子上生活,我也想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

“到时候让表哥也跟着一起去看看如何?”

马皇后倒没有觉得出城有什么大不了的,相反还很赞同:

“出去见识见识也好,顺便再去难民那里看看。”

“不过外面还是比较乱,得多带点人保护才行。”

马钰连忙说道:“常伯父在家正无聊呢,正好带着他一起去散散心。”

马皇后当即就不说话了,笑道:“那感情好,伯仁的名声在那,肯定没有宵小敢靠近。“

“这样,干脆让常丫头、徐丫头,老三老四老五都一起跟着去见识见识吧。”

马钰笑道:“那感情好……要不您也一起去,人多了才热闹。”

马皇后也有些意动,毕竟从大明建立,她也很少离开皇宫了。

不是有人看着不让她出去,而是根本就离不开。

马钰自然看出了她的想法,又是一番软磨硬泡。

马皇后笑着说道:“好好好,我答应你就是,你小子就是鬼灵精。”

马钰高兴的道:“好,就这么说定了,我回去就和大家约个日子,到时候再来请您。“

正事说完,又陪着马皇后闲聊了一会儿,他才离开皇宫。

回家之后他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

刘伯温和宋濂不同。

因为《送东阳马生序》,马钰对宋濂是有先天好感的。

加上他这个人确实有操守,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不会灵活摇摆。

所以见他之前可以准备好几套说词,总有一套能用得上的。

刘伯温不同,这人是非常灵活的,谁也别想在语言上抓住他的把柄。

对这样的人,事先准备再多都没用,随机应对是最好的办法。

第二天,马钰将马皇后要去庄子的事情告诉了朱樉,让他提前做一些准备。

至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这个不用他操心,朱樉比他懂。

之后又找到马八爷一家:“三叔五叔真的不再考虑考虑?”

“咱们家在应天府人单势孤,真的很需要人手。”

“况且都在府上,一大家子也热闹。”

马老三和马老五都很感动,但很明显有些怯意,不停的用手搓自己的衣服,就是不敢说话。

马八爷有些失望,也彻底死了这方面的心,于是就说道

“大郎的心意我们领了,这俩孩子在乡下待习惯了,到了这应天府就和没了魂儿一样。“

“让他们去庄子上吧,那边也正好需要人照看。”

马钰叹了口气,失望的道:“也罢,我这就安排人去庄子上准备住所。”

“过几日咱们一起过去看看情况,若是生活不习惯,咱们再回来。”

马八爷连忙道谢。

这时马钰又看向几个孩子,说道:

“孩子不能不读书,不过年龄太小离开父母也不好。”

“这样,回头我请个先生,去庄子上教他们读书。”

“待年龄大一些,就接到城里来进学。”

“若是表现的好,我就去求姑姑,让他们去大本堂进学。”

这下马老三、老五兄弟俩感动的,差点就跪下了。

这可是读书啊,以前哪敢想。

更别提去大本堂给皇子当伴读了,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马八爷就更别提了,一把浊泪止不住的往下滚。

等马钰离开,他严厉的对儿孙说道

“看到了吗,这就是咱们的一家之主,以后要好好为他办事。“

“日后若是让我知道谁干了那忘恩负义的事情,打断他的腿丢出家门。”

马老三老五连忙表示不敢,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儿啊。

以前没来应天的时候,他们幻想过很多画面。

真正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极尽想象的画面,都远远不如这里的真实情况。

大户人家的规矩是真多,仪表、吃饭、言行举止都有规矩。

很多规矩还不是刻意去讲究,而是周围环境在影响着你,让你下意识的跟着去做。

他们在乡下自在惯了,天热了袖子裤腿都挽起来,也没人会说啥。

吃饭的时候,周围一圈人家都端着碗,拿着粗糙的食物,来到大树下席地而坐边吃边聊。

在这里,这些动作根本就做不出来。

即便没人监管,他们自己也做不出来,总觉得这么做和环境格格不入。

至于马钰,每天都能见到面,还经常在一起吃饭。

对他们的态度也非常和蔼,对几个孩子也很疼爱。

可对这个少年家主,他们心中却只有敬畏,根本就不敢亲近。

没办法,在这家里马钰可是一言九鼎。

他笑其他人才会笑,他不高兴其他人都会绷着脸。

再加上他身后时刻都跟着几个满脸横肉的壮汉。

一家之主的形象直接拉满了。

马老三老五他们实在不敢和他亲近。

这种环境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拘谨。

只是几天就够了,心念念的想去乡下。

马八爷自然想让他们留在大城市,又劝又骂都没有啥用,也只能去找马钰。

马钰自然得有所表示,出面挽留了几次,又多留了他们几日。

见他们依然想去庄子这才松口。

至于给孩子请老师之类的,确实有拉拢的意思,但也是真的想多培养几个年轻人出来。

未来如何,还得是看他们啊。

最后一次挽留过他们,马钰就找到管家袁朗,让他去庄子上安排住所之类的。

这些事情对袁朗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当即就去办理。

处理完琐事马钰长舒口气,接下来就是等刘伯温上门了。

——

刘伯温确实是个讲究人,不早不晚上午十点整到达。

在这个年代,能将时间掐这么准还真是难为他了。

寒暄见礼之后,马钰将其迎入正堂落座。

接下来就是一番吹捧。

一个说马公子少年才俊,必为国之栋梁。

一个说刘中丞才学过人,是国家的肱骨之臣,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总而言之,双方一个比一个会夸,谁都不愿意让话掉在地上。

马钰是笃定了,你刘伯温不先说正事,我是肯定不会主动说的。

咱们就拉扯着呗,看谁能沉得住气。

最终还是刘伯温先绷不住了,开始将话题往朝政上撤。

马钰立即打起精神,这老狐狸每一句话都不简单,可不能上当。

能掐准他是什么意思的,就证明回答上几句。

感觉有坑的,就直接点头:嗯,刘中丞高见,晚辈佩服。

要么就是:哎,晚辈后学末进,哪有什么见解。

刘伯温见这少年始终不上套,也非常无奈。

其实他倒也没什么坏心,主要是想套套话,看最近的差距变化马钰参与了多少。

顺便再摸一摸他的心思,然后再决定后面怎么开启话题。

哪知聊了半天,说的口干舌燥,茶水都喝了两杯,少年一招都不接。

知道对方心智比外表成熟,今天自己很难讨到便宜,刘伯温也不再浪费口舌。

终于开始切入主题:“朝中做官难啊,别看我表面风光,实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马钰心道你个老狐狸,还是被我的不接招大法给治住了吧。

任你本事通天,我通通用嗯、啊、哦、好等字来回答。

就不信你能从这些字里,分析出几千字的心理波动来。

不过见刘伯温终于开始谈正事,马钰也没有再敷衍,而是顺着他的话说道:

“刘中丞哪里的话,你可是朝中肱骨之臣。”

“当年鄱阳湖之战多赖你的计策,之后的朝政建设你也立功颇多。”

“若陛下分封功臣,名单上也必有你一席之地,何至于生出如履薄冰之心。”

刘伯温摇摇头,说道:“公子谬赞了,愧不敢当。”

“我这御史中丞也只是看起来光鲜罢了,现在朝中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交锋。”

“我只求自保,不敢有别的想法。”

马钰故作不解的道:“哦?刘中丞以为凭陛下的能力和性格,还压不住这些势力吗?“

刘伯温叹道:“陛下口含天宪乾纲独断,自然无往而不利。”

“但这种大势交锋,局外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余波波及灰飞烟灭啊。”

马钰惊讶的道:“局外人?刘中丞身为大明的御史中丞,又是开国功勋,竟然将自己当做局外人?“

刘伯温苦笑道:“我只想当一个局外人,能功成身退足矣,不敢有其他奢望。“

马钰眉头微皱:“你的想法我不敢苟同……算了,人各有志,我也不劝你了。”

“天下一统在即,你此时激流勇退,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有立国之功在身,日后不论朝中有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到你。”

刘伯温面露犹豫之色,内心似乎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好一会儿才说道

“马公子可知,李相一直在针对我?”

马钰心中吐槽,这刘老头戏真多,但还是配合的道:

“有所耳闻,但并不知道详情。”

刘伯温就解释了原因。

其实最开始李刘二人相处非常融洽。

刘伯温还是得到李善长的举荐,才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不论古今,这份情都是非常大的。

刘伯温也很念这份情,对李善长非常尊敬。

俩人可是度过了一段很长的蜜月期。

不过俩人性格上的差别还是太大。

刘伯温为人谨小慎微,但做事的时候却非常刚硬。

尤其是痛恨豪绅、官吏坑害百姓。

而李善长这个人气量狭小,做事就没那么讲究了。

时间一长摩擦就开始了。

不过当时双方都还能维持一个体面。

两人真正决裂,其实是洪武元年的事情。

朱元璋去汴梁巡视,中书省都事李彬趁皇帝不在,收受贿赂纵容下属犯罪而被抓。

李彬是李善长的心腹,他自然要去保。

本来李善长以为,我对你举荐有恩,加上之前相处的还算融洽,这个面子你得给吧?

刘伯温压根就没给他这个面子,将李彬斩杀以儆效尤。

从此李善长就彻底恨上了刘伯温,不是一般的恼怒,而是真的想除掉他。

几次发动党羽,在朱元璋面前弹劾他不法,甚至僭越的罪名都安上了。

这一点马钰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听当事人讲述,自然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比如,他就从刘伯温的话里听出了另一层意思。

那就是,虽然他一个字都没提朱元璋,却处处都在暗示,朱元璋偏向李善长。

任由李善长污蔑自己。

所以他才生出退隐之心。

然而他又害怕自己离开朝堂,李善长他们一帮子人不会放过自己。

到时候自己不在朝中,他们还不是想怎么污蔑自己就怎么污蔑吗?

于是他就进入了想辞官,却又犹犹豫豫不肯走的样子。

结果在别人看来就变成,他不肯为朝廷效力,却又贪恋权力。

马钰自然不会完全相信他的话,这种老狐狸不同于一般人。

一般人说谎就是说谎了,他们说谎十句话九句是真的,只有最关键的一句是假的。

外人很难分辨的出来。

而且马钰可是穿越者,知道部分历史资料的,更不会轻易被刘伯温给忽悠住。

在刘伯温说完之后,他一拍大腿,说道:

“哎呀,我还以为刘中丞是忘不了大元皇帝的恩情,才不愿意为大明效力呢。”

“原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闻言,刘伯温脸色剧变。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