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朱标:爹您太天真了
笔趣阁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99章 朱标:爹您太天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9章 朱标:爹您太天真了

不想错过《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当天晚上,马皇后就留在了马府,朱棡、朱棣几人也都留下陪同。

只有朱标,作为太子他是需要上朝的,在宵禁之前回到了宫里。

他没有直接回东宫,而是先去乾清宫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面前摆满了各种卷宗,脸色也非常的难看。

周围的内侍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

见到他进来,朱元璋下意识的往外面瞅了一眼,然后露出失望之色。

朱标自然知道他在看什么,就将马钰的情况,御医的诊断详细说了一遍。

最后说了马皇后留在马府,等待马钰苏醒的事情。

朱元璋明显不想多谈,沉默了片刻,就转移话题道:

“财税的事情,老二有没有和你说?”

朱标点点头:“二弟与我说了一下,不过说的并不清楚。”

朱元璋将汇总卷挑出来扔给他道:“看看吧。”

即便早就知道财税出了问题,可当看过详细情报后,朱标还是非常的愤怒:

“这些人……无法无天。”

朱元璋并没有跟着一起骂,因为白天他已经骂了整整一天了。

所以等朱标看完,他接着问道:

“你以为该如何处置此事?”

朱标委婉的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一统天下,不宜大动干戈。”

说完还有些忐忑,他知道父亲的脾气,大概率不会同意这略带‘软弱’的处置方法的。

很可能还会对自己一通训斥。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非但没生气,反而赞赏的道:

“事有轻重缓急,要先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再回头解决小问题。”

“你能有这个认识,很不错。”

朱标松了口气,同时也明白自己似乎有点小瞧自家父亲了。

自己都知道的道理,父亲又怎么可能不懂呢。

自己完全是瞎担心。

放在以前,自己是绝对不会产生这样的怀疑的。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开始怀疑父亲的能力了呢?

答案指向了一个人,马钰。

自从听了他的课,对宏观的人文历史有了认识之后,父亲在自己心里的光芒就开始消退。

当然,这个消退并不是不存在了。

能以如此低的出身夺得天下,在他心里父亲依然是个非常厉害的人。

只是这种印象更加的理性,而不是像之前那般,带有一点神性色彩。

此时,他忽然有些理解,自己父亲为何会对马钰有诸多不满了。

很简单,马钰打破了他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损害到了他的‘至高无上’。

权威受到挑战,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开心的。

但……

理解并不代表支持。

被人面讽不开心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置。

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才是楷模,父亲这样的就是……刚愎自用。

换成以前,他是不敢这么想的。

即便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也会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有违孝道。

比如之前因为丹书铁券的事情,他对父亲产生了怀疑,当时内疚的都失眠了。

可是现在……

他已经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对父亲的性格做出评判。

朱元璋并不知道,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让自己儿子想这么多。

此时他内心里满是欣慰,有这样的继承人,大明未来可期啊。

再考虑到老二办事的稳妥,大儿子肯定会更出色。

所以他决定,让朱标进一步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这么大的事情,他需要一个可靠帮手。

于是就说道:“财税的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朱标疑惑的道:“不是有人针对算学,试图破坏计官培养,扰乱财税系统吗?”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之后他就将自己的猜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标。

最后目标直指儒家。

“儒家正在宗教化,他们想要夺取国家主导权,破坏财税只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听完他的分析,朱标也忍不住头皮发麻。

换成以前,他肯定是不信的。

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团结一心,还不暴露?

但同样是听多了马钰的课,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思想。

再加上,财税系统确实烂掉了,官吏们已经编织了一张贪腐大网。

有先入为主,又有事实。

尽管还是有种种疑惑,但总体上他是倾向于相信的。

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怒,他问道:

“您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朱元璋反问道:“你觉得该如何做?”

朱标沉思许久才说道:“我以为,此事不宜过于声张。”

“可在悄无声息中,一点点将隐患消除。”

“比如,我们假装不知道他们夺取权力的计划,仅仅将财税之事看作一次贪腐。”

“以贪腐的名义,将他们打掉一批。”

“然后再找别的借口,进行新一轮打击。”

“如此,就不会引起他们的怀疑,也就不会引起激烈反弹。”

“等将他们的实力消除的差不多了,再出手一举解决。”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你的办法看似稳妥,但对权力斗争的残酷性还是缺乏认识。”

“而且你也没有意识到根本问题在哪。”

“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儒家在宗教化。”

“咱们面对的,不是几个贪官污吏,而是整个儒家。”

“儒家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是他们掌握了学问,把控了教育。”

“只要不解决这一点,无论咱们如何打击,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你可以找借口削弱他们,但他们也不是傻子。”

“察觉到不对,难道就不懂得蛰伏吗?”

“咱们两代三代人严防死守,后世子孙都能如咱们这般清醒吗?”

“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得逞的。”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您是想用表弟所说的方法,分裂改造儒家?然后再对顽固守旧派进行打击?”

朱元璋眉头微皱,现在他对马钰有些敏感,但也不得不承认道:

“咱思考了许久,暂时还未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办法。”

“他之前提过的那个道衍和尚,咱也已经见到了。”

“学问着实深厚,只比宋濂等人略逊一筹。”

“而且他也确实如马钰所说,有些离经叛道。”

他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过程远比这要复杂的多。

一开始他只是派人去监视道衍,并没有将其绑过来。

原因很简单,他就不信自己作为皇帝,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这个活儿。

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在这件事情上,皇帝的身份还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倒不是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儿。

而是愿意接的没能力,有能力的不愿意干。

最后只得将希望放在了道衍身上。

以防万一,他还将席应珍一起绑了过来。

徒弟都这么优秀,师父肯定也不会差。

师徒俩一起干活效率肯定更高。

他先是详细了解了道衍的学识和性情。

学问深厚,离经叛道,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业。

关键是,道衍内心还有对皇权的敬畏。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的人。

当然,详细过程有损他的颜面,所以他并没有全部告诉朱标。

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衍咱看过了,挺合适的。

显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朱标倒也没有多想,而是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道衍大师可有改造之法?”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想要弄出比心学、理学更优秀的学问,哪有那么容易。”

言外之意,这事儿还是得靠马钰。

朱标长叹一声:“希望表弟能平安无事吧。”

朱元璋默然不语。

在他看来,他才是最委屈的那个。

作为皇帝本应该至高无上。

你冒充皇亲咱赦免了,还让你当了皇后的从侄,蛐蛐咱也忍了。

这次你当面撕破脸,咱也只是将你关在大牢里。

还没说要弄死你呢,你倒是先绝食了。

现在弄的咱里外不是人。

朱标也看出了父亲的想法,心中很是无奈。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您老人家还以为,皇帝就该至高无上啊?

如果皇帝至高无上是天经地义,就该获得所有人的效忠。

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傀儡皇帝,哪还会有改朝换代,您老人家又怎么能当的上皇帝?

表弟有句话说的太对了,一切都是相互的。

天下人都认可的,才是真正的天命。

可天下人为何会认可你?是有所求的啊。

您再这么天真下去,恐怕还要出大事儿啊。

——

第二天早朝,数十名官吏联名弹劾马钰。

朱元璋心情本就不好,看到这些奏疏更加的愤怒。

尤其是当他看到,弹劾的人里面不少是财税问题的嫌疑人,当场就爆发了。

马钰是皇亲国戚,且才只有十四岁,年幼心性不成熟,你们如此污蔑他是何居心?

谁再拿此事攻击他,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他的反应,有当官经验的人都觉得很正常。

还是那句话,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死牢,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度假避难的地方。

不懂这个道理就乱弹劾的,注定要吃大亏。

李善长心里则无比庆幸,还好没弹劾。

否则不但得罪人,还丢人。

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也同样感到庆幸。

汪广洋倒是还好,他现在面临胡惟庸的挑战,基本无暇他顾。

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得罪马钰。

所以完全是一副旁观心态。

主要是胡惟庸,本来他也想借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

要知道,他可是眼馋汪广洋的位置很久了。

大明原有两个丞相,一个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个右丞相徐达。

朱元璋本意是让两人互相牵制。

但徐达压根不接招,朱元璋也没办法,就把右丞相的位置给了汪广洋。

胡惟庸想更进一步,但他上面就只剩下丞相了。

他自然不敢抢李善长的位置,那就只能抢汪广洋的了。

胡惟庸是压根就没把汪广洋当个人。

在他看来,汪广洋也就入伙比较早,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实际能力完全不如自己。

将他挤下来并不是特别难。

但现在他缺一个契机,让自己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毕竟丞相这个位置,能力大小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想法。

皇帝将你列入考虑范围,那你能力只要不差,就有机会上。

在皇帝心里,你压根就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就是能力再强也没用。

很显然,现在他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内。

必须得找个机会,获得皇帝的赏识。

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好找。

当然,他也不认为马钰这事儿,就能让自己进入皇帝视野。

可有枣没枣敲两杆子总是没错的。

只是在听到马钰绝食的消息后,他敏锐的察觉到情况有异常,才决定稳一手。

现在他非常庆幸,还好自己机灵,否则这事儿就弄巧成拙了。

不过,朱元璋的反应,并没有完全阻止大家对马钰的弹劾。

不少人反而更加兴奋,非要弹劾一下。

所以退朝后,依然有很多奏疏被送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过是为了博取名声罢了,那咱就成全他们。”

于是下令让锦衣卫去调查了几个弹劾比较积极,又有污点的官吏。

很快锦衣卫就拿到了确凿证据,几人全部被抄家处死。

这一下群臣终于知道了皇帝的决心,不敢再弹劾此事。

——

不过马钰自己对这事儿,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他是在第二天半夜苏醒的。

睁开眼睛看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见到的环境和人,让他非常失望。

没想到当面嘲讽,朱元璋都能忍住不杀自己。

实在超出了自己对他的认知。

可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开心。

第一个发现他苏醒的,是朱樉。

马皇后一天一夜没睡,今天晚上在大家的劝说下,去隔壁休息了。

朱樉力排众议,接手了这个工作。

每隔一会儿,他都会过来看一眼。

等半夜,他再次提着灯笼过来的时候,看到马钰紧闭的双目竟然睁开了。

并冲他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他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天知道这些天他有多担心。

看着他这副样子,马钰也非常感动。

虽然他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但想来定然发生了不少事情。

而朱樉性格要强,轻易不会落泪。

现在竟然如此,显然是真正牵挂自己。

人生有这样一个知己,足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