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急功冒进
笔趣阁 > 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129章 急功冒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9章 急功冒进

不想错过《我的哥哥是高欢》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李崇的行军速度很快。

他跟脱离百姓太久,从小便生活在洛阳这等繁华富饶之地的皇帝、宗王们不一样,他是正儿八经来过塞北,清楚这边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连年遭灾,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赈济粮米。

即便是中原富饶之地的州郡百姓都未必能够扛得住,更别提塞北军镇这等苦寒之地。

怀朔、武川据城坚守已经超过半年以上。

依照李崇的估算,这两座还在坚守的军镇也已经到达极限,若是再不救援的话,叛军显然就会攻破六镇最后的抵抗力量。

在柔然人奉诏南下之前,六镇叛军将再无后顾之忧,直接南下。

事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才叫悔之晚矣。

六镇才刚闹起来呢,陇西那边的野心家就已经按捺不住跟着一同造反,李崇从洛阳出发的时候,齐王萧宝夤也带了一支中军精锐向西进军,目的就是赶在莫折念生彻底‘断陇’之前支援过去。

陇西这个地方,一旦‘断陇’再想打过去可就难如登天!

当年光武帝刘秀,集全国之力硬是围困了数年之久才艰难将陇西拿下。

最主要是一旦陇西丢了,那么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益州辖区也会连着一同丢掉,等于说……宣武帝元恪打下来的地盘,全都得吐出去。

若是六镇叛军真南下的话。

将会进一步刺激那些不安定份子和野心家,届时整个大魏全境都将烽烟四起。

李崇带着大军一路马不停蹄的直奔云中,也就是之前临淮王元彧重兵把守的南下要冲之地。

“见过大都督。”

虽为宗王,但朝廷诏令里,元彧的大都督之位已经被撸掉,他眼下就只是肆州刺史,必须得受李崇节制。

因此元彧主动出迎,面对李崇也极为恭敬。

论朝中威望,地位,人脉。

李崇这位国之柱石,并非元彧所能比。

“临淮王客气了。”

李崇弓身回礼,进而向其介绍自己的副手,寒暄客套一番后,便进入军营之中。

李崇居主位,他连忙询问道,“不知眼下前线战事如何?还请临淮王为我等说明情况。”

元彧便将之前的战报再次复述。

这些战报早在之前送往朝廷的公文中就已经言明,李崇早就知道了。

难道在自己来之前,这位临淮王就一点有用的军情都没能打探到?

李崇心中也略微有些恼怒,纵使害怕主动做事会被朝廷猜忌,又或是怕做错事,但也不至于不负责任到这个地步吧?

去年十一月就已经奉元彧为北讨大都督,这眼下都过去半年的时间,都不愿意派人出去打探点最新的情报和消息?

崔暹这个小年轻显然沉不住气,他都顾不上主次,抢先开口,带着一点质问的口吻。

“临淮王就没有近期的军情吗?”

抚军将军乃正三品的品级,李崇曾经就担任过此职务在外领兵,崔暹岁数不大却能身居此等要位,自然无需像他人那般拘谨,出自博陵崔氏便是他最大的底气和仰仗。

博陵崔氏和陇西李氏也有联姻之举,李崇与崔暹也有些渊源,也不会计较他的无礼。

元彧摇摇头,“上次兵败后,我怕贼军趁势南下,并没有再向北派兵,不过怀朔和武川应当还在坚守,若是已经城破的话,叛军怕是早就已经南下。”

崔暹很无语,这种回答跟放屁有什么区别?

水池里面一定要有水?二楼一定要修在一楼上面?

他还是有所克制,总不能真指着一位宗王的鼻子骂,但崔暹重重的一声叹气,还是让元彧脸色略显尴尬。

李崇连忙出来打圆场。

“季伦切勿急躁,领兵在外,为将者第一要务便是戒急戒躁。”

“是,还请临淮王恕罪。”

“将军也是为国事忧心,些许急躁亦能理解。”

元彧连忙起身,找了个借口想要溜之大吉,“大都督和崔将军一路风尘仆仆,我这就去准备宴席,为二位接风洗尘,亦犒劳前来的中军士卒。”

李崇也跟着起身,“那便谢过临淮王。”

等到元彧走出军帐,崔暹便再也控制不住的起身跟李崇埋怨起来,“我大魏身居高位的一州刺史便是这样的虫豸,也难怪叛军的势头越来越盛。”

“慎言!季伦,休得放肆!”

李崇猛的一拍案几,恼怒的瞪了崔暹一眼,进而教育道,“在太学读书这么多年,心性还是这般浮躁,枉你当初与高家二郎深交,却连其半分涵养都没有。”

崔暹窘迫,却也不敢跟李崇顶嘴,不过提到旧友,他脑海中也不由浮现出那翩翩少年的身影。

“洛阳一别,已四载,不知眼下高郞又是何等境遇呢?”

想着已经被叛军围困大半年的怀朔,崔暹又叹了口气,心情不免有些沉重,估计高羽的现状不会太乐观,兵凶战危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倒是提醒了他。

“若是有高郎在,以其勇武,定能带中军士卒击溃叛军!”

“伯父,不若遣大军先解怀朔之围,或是打破包围圈,迎高郎南归,再以高郞之勇,以为先锋,或可大破叛军?”

没有其他人在,崔暹甚至都懒得称职务,而是用关系更加亲密的称呼。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哪有你想的这般简单?难不成季伦不曾听闻赵括之事?”

“你先下去,监督士卒安营扎寨,看能否打探到其他消息。”

将崔暹打发走后。

李崇将亲卫唤来,令亲卫召集中军骁勇亲自去前方打探军情回来。

之前元彧已经败过一次,助长了叛军嚣张的气焰,使得朝廷大军士气低迷。

朝廷已经经不起第二场大败。

哪怕知道怀朔、武川已经危在旦夕,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急躁。

李崇在大营中足足等了七天,一直等到五月末。

总算是收集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叛军的主力主要是在围困武川,又或者说是武川挡住了叛军西进之路。

西边仅有沃野一镇的叛军在围困怀朔。

“既是这样……那不如大军从五原北上,击溃沃野叛军,再解怀朔之围。”

“届时可北上联系蠕蠕,与其约定南下时日,便可两面夹击叛军,可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平定此乱!”

崔暹说的振振有词。

李崇却没有说话,崔暹的话看似有理却有巨大的隐患。

朝廷大军北上,叛军必定也会得到消息,若大军真从西面的五原北上,叛军从武川方向抽一支精锐,跟沃野怀朔方向的叛军两面夹击,就凭借中军的实力,怕是会是一场惨败。

“集结大军随我上白道。”

白道也就是武川东南方的要道,往这个方向进军就是要吸引东面大军的注意力,缓解武川所面临的压力。

“崔暹听令!”

“末将在!”

“令你率步骑一万五,北上五原,切记大军到了五原便原地驻扎,没有本将军令不许冒进!”

“是!”

下达军令后。

李崇便率领大军进驻白道,大军开拔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卫可孤等人的耳中,东面的叛军已经开始在商议对策。

崔暹则独自领军前往五原。

破六韩拔陵同样也得到了消息,并且卫可孤也将朝廷大军进驻白道的消息传给了破六韩拔陵。

破六韩拔陵站在舆图前,眯着眼睛似乎是在思索什么。

进而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大都督倒是好谋划。”

他令伏卫风带兵前往五原与崔暹大军对峙,临行前又叮嘱一番。

…………

崔暹大军来到五原后,一开始谨遵李崇所交代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无论敌军如何挑衅诱惑,他都不为所动,只要有他驻扎在这里,什么都不干,那叛军也不敢全力对付大都督所率领的主力。

崔暹每日会往外派遣大量斥候打探消息。

很快便得知叛军前来,在其北面安营扎寨,似乎是要与其对峙。

又过数日。

斥候突然回报。

“禀报将军,敌军大营空了!”

“什么?”

崔暹惊的连忙起身,抓住斥候的胳膊追问,“此话当真?”

“确实已经空了。”

崔暹来回踱步,在分兵之前,李崇特意私底下告诉他。

大军去白道,是为了将叛军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崔暹在五原摆出固守的姿态是为了麻痹叛军,等到叛军注意力彻底被吸引过去后。

崔暹便可北上,尝试突袭西面叛军,解怀朔之围。

“难道……”

“叛军已经看穿大都督的计策,西面大军已经支援过去,想要合围大都督?”

“来人!传我军令,全军随我北上讨贼!”

一旁亲卫连忙提醒,“将军,大都督有令。”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再者,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传我军令!”

崔暹急匆匆的令大军开拔,来到叛军大营处,果然已经是空了。

“快!速速行军北上,先解怀朔之围!”

然而……

就当大军一路行军,途径一片小丘陵时。

四面八方突然传来喊杀之声,茫茫多的叛军从丘陵之上冲杀下来!

破六韩拔陵亦在丘陵上坐镇指挥,得意的大笑道。

“陈留公,你的计谋怕是要落空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