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真乃膏腴之地
笔趣阁 > 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169章 真乃膏腴之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9章 真乃膏腴之地

不想错过《我的哥哥是高欢》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孝昌元年,八月二十。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中原大地不再像之前那般炎热,气候开始有了一丝丝的凉爽。

被安置到冀、定、瀛三州就食的六镇降民,拢共二十余万人其先头部队也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来到这片大魏最精华,最富有的膏腴之地!

时间上也是凑巧。

朝廷刚好卡着秋收的时节将这么大一波降民给安置过来。

正常来说,这个安排也还算合理。

过去几年连年遭灾,今年却没有,冀、定、瀛三州正常秋收过后,朝廷确实有余粮来养活这一批人,直至这三州彻底将二十余万人给‘消化’,是融入当地也好,还是被三州豪族吸纳成农户、部曲也好,朝廷不管这么多。

但……

朝廷却忽视了一点!

这二十余万降民可是从塞北军镇而来,常年生活在那种穷山恶水的环境下,本就民风彪悍、骁勇。

这还没不算完。

自破六韩拔陵起义造反后,这群人被困在塞北、恒、朔二州两年,这可都是穷地方,为了能够生存下来,活下来,其体内隐藏的‘动物习性’早就已经被激发出来。

老弱病残根本就抗不到这个时候。

能坚持活到现在,被朝廷安排过来的,皆是精壮,骁勇的成年男子,只有极少部分老幼妇孺。

绝大多数都已经在熬过寒冬的时候,成了他人口中饱腹的‘口粮’。

宇文洛生骑在马上,环顾四周,田里皆是金黄的麦子,这是在武川从未见过的景象,他不由感叹,“真乃膏腴之地啊。”

所过田地都有农户自发的手持兵刃进行护卫,生怕这群降民前来抢粮,尤其是有的田地似乎是豪族所有,甚至派出部曲前来守护,各个披甲执锐,虽只是简单的皮甲,但也比普通的降民要强的多。

“原地休整一番吧。”

宇文洛生下令,其麾下部曲也都纷纷停了下来。

自从与高羽一别后,宇文洛生这两年也一直在恒、朔二州境内到处转悠,其父宇文肱,二哥宇文连并不走运,都已经战死。

眼下宇文洛生便是宇文家的家主。

原本的黑耗子,宇文泰依旧皮肤黝黑,但两年的厮杀下来,他亦长高不少,身材也精壮不少。

独孤信虽狼狈,却能看出其原本俊朗的模样。

“真乃膏腴之地啊。”

独孤信发出了跟宇文洛生一般的感慨,风中仿佛都带着麦香,这简直就是六镇之民心目中的天选之地。

有着吃不完的粮食,根本就不用饥一顿饱一顿。

但可惜……

这等膏腴之地却并不是很欢迎他们,朝廷只是安排他们前来就食,却再也没有后续的安排。

六镇之民中有汉人,但数量并不多,基本还是以草原各部为主。

生活习性,语言完全就不通,双方之间格格不入,别说是融合,这一路上已经见过不少的纷争甚至是闹出人命来。

“欺弥头,依眼下的情况来看,你觉得我等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宇文洛生拧开皮囊饮了几口水后问道,“再过几月就是寒冬……”

虽然是在中原腹地,但冬天该冷的时候,老天爷可不会有半点仁慈之心。

熬过冬天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果不能储备到足够的粮食,物资,冬天就得死人。

独孤信四处张望一番后,小声道,“我等活不下去,其他人亦是活不下去,朝廷将六镇二十余万人扔到冀、定、瀛三州就食,却再也不管我等,这分明就是狼入羊窝!”

“中原之民何其‘温顺’,他们坐拥这般财物、粮草。”

“依我之见,兴许会有人再次举旗造反,若真是如此……我等此番定可前往投靠,一同造反!”

在武川不反,那是因为对朝廷的实力不够了解,并且……六镇各个都是穷光蛋,跟着一起造反能抢什么?

可眼下他们身处中原腹地,乃是大魏最膏腴,最富有的地方。

在独孤信的眼中,朝廷这就等于是把一群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悍匪,放进了自家的金库,能忍住不抢的都是这个。

考验谁呢?

六镇的军民可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宇文洛生深以为然,“我亦觉得会有人再次举旗反旗,那我等眼下就应先保存实力。”

他们依旧不愿意自己举旗造反,但凡是自己举旗造反之人,皆是朝廷眼中必须诛杀的‘首恶’,但跟在别人身后抢,若是扛不住了,大不了摇身一变投降官军,指不定还能被朝廷当成榜样,给不错的待遇呢。

一直沉默不语的宇文泰却突然开口道,“不若我等这就前往定州。”

“哦?”

宇文洛生反问,“黑獭,何出此言?”

“我在路上听闻,定州有大量丁零人,六镇降民中亦有大量丁零人,也许……”

独孤信和宇文洛生二人不由眼前眼前一亮,对视一眼后连连开口称赞,“黑獭果然聪慧!”

高车、敕勒、铁勒都是丁零人,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有大量丁零人定居,那也就意味着容易乱起来,毕竟南下的高车、敕勒等亦是丁零人,同宗同源。

主要在这汉人聚居的中原腹地,即便是定州的丁零人已经定居许久,也很难正式融入到汉人之中,双方之间为了争夺物资,水源,田地,定然会互相有摩擦,积怨,若是有心之人去挑起矛盾,很容易便能说服其一同造反。

“好!我等这就前往定州。”

………………

高欢所带领的大部分也已经来到了定州。

所谓二十万余降民,大多数其实都是有组织的,都是各自围绕在良家豪帅或者是部落酋帅的周围。

零零散散的普通百姓很少,即便从前是普通百姓,为了活命在过去两年也早就已经投奔、效力于各个势力。

六镇之民比谁都清楚,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得是抱团才能取暖,单打独斗要么死,要么成为他人嘴中的‘口粮’。

“该死!这地方怎会这般富裕。”

侯景这辈子第一次离开塞北、离开恒、朔二州,刚一进定州便已经是看花了眼,他还是头一次知晓,天底下竟然有这般富裕的地方。

“贺六浑!这还等什么?找个山头安营扎寨,我等先扮做土匪抢上一笔再说!”

蔡俊也颇为意动。

朝廷确实是把一群土匪放进自家的金库里面。

哪个土匪经受的起这样的考验呐?

“啧啧,那女子真白嫩呐。”

侯景食指大动,已经忍不住想要直接当土匪了。

高欢摇摇头下令道,“先原地休整。”

找了一水源地停下修整,高欢将侯景、娄昭、段荣等人都叫了过来。

“我等已到达定州,尔等觉得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侯景都学会抢答了,他抢先开口的蛊惑道,“冀、定、瀛三州这般富有,朝廷将我等安置过来,又不做后续安置,那不就是摆明让我等各凭本事,自己去抢吗。”

“不若再次上山,当土匪便是。”

段荣却摇摇头,“怕是不妥,冀、定、瀛三州汉人世家盘根错节,我等若是抢了他们的财物,怕是会招来祸患。”

侯景却不以为然,“有何惧之?”

“这一路来我便沿途观察地势,定州地势一马平川,打不过我等还不能上马跑?”

在恒、朔二州那边,那是表里山河的地形,道路崎岖不平,骑兵的机动性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可眼下?

这种一马平川的地势,乃是骑兵最喜欢的地形。

抢了到处跑就是。

反倒是这边缺马,便是世家门阀有马也不希望在贼匪身上折损,保全实力为主。

高欢不由多看了侯景一眼。

万景心思果然缜密,原来早就在观察地形了吗?

高欢其实也颇为意动,他同样也是一路观察地形,冀州、瀛州地形如何,暂时还不得而知,但起码……他可以肯定,定州这边,骑上马便来去如风,除非是有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围剿,不然一般人根本就围困不住他们。

抢!

确实是很有诱惑力!

“此事关系甚大,还不能贸然决定,我等都再好生思量一番,明日再议。”

高欢并没有急着下决定,他还需要再观望观望。

来到娄昭君所在的马车上,高欢也将情况告知,他想听听娄昭君的看法。

“夫君难不成是想举旗造反?”

娄昭君一眼便看穿高欢的想法。

高欢倒也没有否认,不过他也有自己的顾虑,“此地乃大魏粮仓,若在此处造反,容易招来朝廷记恨……我更想是有人举旗造反,我等前去投靠!”

“在怀朔不肯委身于贼,是因怀朔本就穷苦,可眼下冀、定、瀛三州,极其富有,若有人举旗谋反,在此膏腴之地很容易成事。”

“到时我等还能观望,若朝廷平叛不力,我等可寻机自取之,若朝廷平叛得力,我等亦可向朝廷纳上投名状,亦可得到一官半职。”

娄昭君却指出一条明路。

“夫君何不往东北?前往幽、燕之地,这几州非朝廷重视之地,却又不曾遭受战乱袭扰,其地之民亦是富庶,夫君可前往此处安定,再观冀、定、瀛三州局势。”

“若局势有变,夫君可前往投靠,亦或是也可在幽、燕二州之地举旗造反。”

高欢略作思索后,猛的一抬头。

发现娄昭君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

冀、定、瀛三州看似降民众多,容易成事,但也是被朝廷重点盯防的对象,还有众多汉人世家实力在此处盘根错节。

幽、燕二州虽偏了一点,但同样也靠近这三州,只要时局有变。

自己到时候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不会有错!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