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他喜欢腿长的
笔趣阁 > 宋秀 > 第四十二章 他喜欢腿长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 他喜欢腿长的

不想错过《宋秀》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一个多月的时间悄然而过。

大宋进入了建隆元年三月。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赵匡胤那通红的脸上。

赵匡胤脸色通红,倒不是被殿内的火炉熏的,纯粹是被急的。

身为帝王,是何事能让赵匡胤这么着急呢?

原因无他,看那依次挂在殿内的五幅仕女图便大概知晓了。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范质、王溥及礼部侍郎刘温叟,几乎是日日待在官署中。

他们会这么忙碌,主要是为了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适龄女子。

自那一日朝堂论礼后,朝野上下都对皇长子赵德秀的政治分量更看重了几分。

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止开封城内的大官员,当外地的节度使及刺史收到消息后,亦都将自家嫡女的信息纷纷上报。

有些地处边疆的节度使行为更果断。

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让家中妻子将嫡女带回开封城内。

如此一来,哪怕他们距离再远,也不担心礼部的画师会遗忘了他们的嫡女。

满朝文武外加上各州节度使,单初步入围的适龄女子就足有数百人。

要想在短短一个月内,于数百人中精挑细选出二十人,那工作量是很大的。

好在赵匡胤给的压力足够,范质三人最后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任务。

而当范质亲手将挑选出的二十位女子名单,交到赵匡胤手中后,接下来就是轮到赵匡胤头疼了。

赵匡胤与诸潜邸大臣商议了几日,才选出进入决赛圈的最终五人。

到这五人时,诸潜邸大臣相争不下,各有支持,决定权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赵匡胤的手中。

经过多轮精选出的这五名女子,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符合赵匡胤的要求。

可皇长子的妻子,只能是一个。

深夜还未做出决定的赵匡胤,无奈之下让张德钧将王皇后叫了过来。

王皇后既是一国之母,素日里与赵德秀又感情甚好,或许她给出一些好的建议。

当王皇后应召来到万岁殿中后,她看到了坐在御座上,焦虑轻锤额头的赵匡胤。

赵匡胤一见到王皇后身影,便迫不及待来到王皇后身前:

“今日的朕,可算尝了当年宣祖为朕择妻时的苦恼了。”

赵匡胤称帝后,追封赵弘殷为宋宣祖。

待拉住王皇后的手后,赵匡胤将她带到五幅仕女图下,对她道:

“佳人在此,汝快快选之。”

赵匡胤话毕,王皇后就将目光看向了那五幅仕女图。

大致品鉴一圈后,王皇后心中就有了一个人选。

王皇后将手指指向一幅仕女图道:“臣妾以为,李处耘之长女最合适。”

见王皇后这么快就得出结果,赵匡胤再次将目光朝着李杜若的画像看去。

左看右看,赵匡胤疑惑道:“论相貌,她不是最出众的。论家世,她更不算显赫。为何汝会钟意于她?”

赵匡胤的疑惑,让王皇后脸上露出笑意。

“留哥儿曾过,他喜欢相貌端庄,身材高挑的。”

前段时日朝野上下皆为赵德秀选妃一事忙碌不已,王皇后又岂会不关注这事。

有一次赵德秀来问安时,王皇后就曾旁敲侧击过赵德秀的想法。

王皇后知道以她的身份,赵德秀选妃一事她会有话语权,若她能用话语权帮赵德秀挑一个合心意的,倒不枉费赵德秀的那一声声“母后”了。

见王皇后道出原委,赵匡胤就将目光都放在了李杜若身上。

在初选之前,很多人都以为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帅,将会是皇长子外戚的大热门。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一开始赵匡胤就将石守信等人排除在外。

正如卢多逊所,皇长子的婚事攸关国家稳定,外戚的选择要优先从政治方面考量。

作为一手主持改革禁军之人,赵匡胤自认他对殿前司的掌控是非常牢的,无须再用婚姻一事拉拢禁军高级将帅。

至于地方各节度使,因皇室中有赵光义与符彦卿有姻亲关系,他们亦不是赵匡胤心中的最佳联姻对象。

唯有禁军中的一部分中级将领,皇室还未与他们建立起足够的关系。

对一手操控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来,他深知那次兵变能成功,与大部分禁军中级将领支持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因这一重要考量,这五幅仕女图背后的外戚人选,分别是李处耘、张令铎、马仁瑀等禁军中级将领。

李处耘是兵变中支持他的一个代表人物,而李处耘一早并非他亲信,若能将李杜若选为皇子妃,更可昭示赵家皇室对禁军上下一视同仁之心。

赵匡胤还想到李处耘是个有将略的人,有他在旁帮衬,以后赵德秀在军事上的成长就更有保障。

种种考量纷至沓来,赵匡胤是个果断的人。

当心中有所决定后,放下心中巨石的赵匡胤长吐出一口气道:“此女端庄,当为宋室长媳。”

...

数日后的朝会上,礼部侍郎刘温叟在赵匡胤的示意下,取出一份诏书朗读了起来。

皇帝诏曰:

“盖闻乾坤定位,阴阳合德,故宗藩之重,必资贤媛以辅;嫡长之尊,宜配令仪而彰。

咨尔李氏,功勋将门,父李处耘,忠勤体国,夙著声华。

李氏生而端慧,禀性温庄,秉贞静之德于深闺,娴诗书之训于内则,进退有度,言笑有章,实合《关雎》“窈窕”之规,足副宗庙“雍和”之望。

今特遣礼部侍郎刘温叟,持节赍册,封李氏为皇长子妃。”

当刘温叟将手中诏书念完后,朝堂上下一片震惊。

除去少数几人早早知道内幕外,其他的朝臣都未曾料到,最终赵匡胤会选择李处耘作为皇长子的外戚。

莫大部分朝臣不知道,就是李处耘在得知他的女儿中选后,他自己整个人都是懵的。

朝臣中有人意外,有人庆幸,有人更在捂胸哀叹,当然也有人喜笑颜开。

慕容延钊看着身后捂胸哀叹的石守信,硬生生得压制着心中的笑意:

现在不能笑,一会下朝了再放声大笑!

...

在延庆宫内,知道今日会公布人选的王皇后,向赵德秀透露了他的妻子人选。

终于得知未来的妻子是谁后,赵德秀就流露出几分坐不住的情绪。

身为过来人的王皇后,一下看出了赵德秀的心思。

少年思慕之心,谁还没有过呢?

王皇后笑道:

“吾这里有一块出宫的令牌,你先拿去用吧。”

完后王皇后命一名宫女取来令牌。

面对王皇后的好意,赵德秀没有拒绝。

在对着王皇后拜谢后,赵德秀取过令牌拉着赵德昭就走出了延庆宫。

刚走出延庆宫后,赵德昭就兴奋地道:

“皇兄,我们现在就出宫见未来皇嫂吧!”

“出宫是出宫,我可没带你呀。”

听闻此话,赵德昭立时用看曹丕的眼神看向赵德秀。

赵德秀这番出宫有另外大事,带赵德昭是不合适的。

在以许多民间吃忽悠住赵德昭后,赵德秀便与他分开,朝着宫外走去。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