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好为之,好为之
笔趣阁 > 宋秀 > 第五十一章 好为之,好为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一章 好为之,好为之

不想错过《宋秀》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若换做秦始皇、汉武帝等冷血政治生物看见长子哽咽的模样,高低得斥责一番。

好在赵匡胤不是。

赵匡胤政治能力不俗的同时,他并不冷血。

赵德秀的仁孝,让赵匡胤心中对他的父爱大增。

赵匡胤没有回应赵德秀的话,他拉住赵德秀的手,将他带往几步外的台阶处。

在将赵德秀按在台阶上坐下后,赵匡胤也一屁股坐在了更高的一层台阶上。

这君臣同坐的一幕,吓得远处的众内侍跪倒在地,不敢直视。

赵德秀也觉得不妥,他正要起身,却被一句话给拦住。

“现在开始,唤我父亲。”

这一刻起,在象征无上权力的冰冷大殿中,坐下了两位父子。

“不是为父不爱惜自己,是生活在这炼狱中,为父若不拼搏,怎能保护你们?”

因坐在赵匡胤身前,赵德秀看不见赵匡胤的神色,但赵匡胤的语气中有着许多无奈。

时势造英雄,可又有哪位英雄,是天生愿意生活在乱世中呢?

“我是一步步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因为我走过,我不想你再走一遍。”

赵匡胤以父亲的关怀口吻,表达了他对赵德秀“代父出征”一事的看法。

赵德秀早知单凭孝心二字,或可让赵匡胤父爱大动,但不会那么容易让赵匡胤答应他。

以情动之后,当继续以理晓之。

既然赵匡胤让他称父亲,那他就化家为国论上一番:

“父亲,我想亲赴疆场,既是为您身体考虑,亦是为整个赵家考虑。”

当出这句话后,赵德秀没听到赵匡胤的任何回应。

好在今日赵德秀之所以会支持亲征,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接下来的话奠定基础。

赵德秀斟酌用词着继续道:

“我知父亲想亲征,一是有以天下为己任之任,二是不想兵权旁。”

此话一出,赵匡胤伸手轻拍了赵德秀肩膀一下,示意他继续。

见赵匡胤有所反应了,赵德秀接着道:

“父亲是天子,天子一次亲征尚可,但亲征一事终不是长久之道。

兵权一旦旁异姓手中,危害甚大,故建极之初父亲便让叔父担任殿前都虞候一职。”

“可在军略一事上,叔父并不尽如人意。

暂不提骑射、刀术等方面,祖父在世时曾考教过叔父,问他来日若领兵作战当如何。

叔父对之,他将设阵图以让麾下从之...”

打就生活在一起,赵光义的一些黑历史赵德秀知道的很。

赵德秀至今还记得,当赵光义回答出设阵图对敌后,他祖父赵弘殷脸都黑成什么样了...

听到赵德秀提起这件往事后,赵匡胤发出了一声叹息。

除去这件事外,赵匡胤还想起了许多印象不佳的事。

赵光义十八岁时就跟在他身边。

那时他在禁军中几要一手遮天,赵光义身为他胞弟,为赵氏一门计,深知兵权重要的他怎可能不大力重用赵光义?

可惜给机会给了几年后,赵光义的军职还一直在下级军校边缘徘徊。

当下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一职,是他为赵氏安全硬生生扶上去的,要不是宗室中实在没人...

以前没人,那现在呢?

“儿子不敢能力一定比叔父强,但儿子愿为赵家一试。

当今之世,若无军功相伴,军职再高也是如空中楼阁。

儿子愿代父出征,是想立有军功为赵家勒住禁军这头猛虎,还望父亲明鉴。”

往昔李嗣源储君李从荣,被李嗣源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判六卫诸军事”,明面上可谓是将兵权握的紧紧的。

结果最后李从荣全家,被五百兵士满门杀绝!

哪怕是历史上经过赵匡胤大力革新后的禁军,赵光义于高梁河一战中生死未卜时,诸将就想着拥立赵德昭。

那要是将来赵德秀继位后生病卧床个几天,禁军是不是也要拥立赵光义来个夺门之变?

该的都已经完,接下来就看赵匡胤的决断了。

在心里,赵德秀认为赵匡胤是很有可能答应的。

一是五代中皇子随父出征的事有过先例,二是他们父子二人生活在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

赵德秀的话让赵匡胤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以当年赵弘殷在军中的人脉,他年轻时想要搏一个禁军官职轻而易举。

那他当年为何不留在赵弘殷身边呢?

因年轻时他便知道,不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兵权,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赵匡胤看着身前等他答复的长子,不由觉得世事很奇妙。

当年父子,恰似当下父子。

赵匡胤担心赵德秀轻视战场,没有表现出心中的欣喜,如当年赵弘殷般故意沉重着语气道:

“我只给你一次机会。

在讨伐李筠的过程中,我会仔细观察你有无将略。”

见已成功初步服赵匡胤,赵德秀脸上露出笑意。

尽管看不到赵德秀的神色,可身为过来人的赵匡胤知道,赵德秀应该是欣喜的。

“太原郡侯。”

一声官称,让赵德秀连起身对向御阶上的赵匡胤一拜。

既称官称,当论君臣。

“臣在。”

当赵德秀行礼时,赵匡胤静静地看了他许久。

接着一道雄伟身影站起,来到了赵德秀的身前。

在论起君臣身份后,赵匡胤身上散出的威严气势,让赵德秀颇为紧张。

“军中不比朝堂,军法严厉,若你犯了军法,朕不会网开一面。”

当下凡是有想活的帝王或大将,都很注重军中的公平。

旁的不,至少无人敢克扣底层士兵粮饷,不然很容易全家祭天。

听完君王的告诫后,为人臣的赵德秀脸色庄重,谨记于心。

“魏仁浦深具韬略,朕亲征后会让他担任参知政事一职。

有他与赵普、吕余庆,光义等人共同留守京都,朕也放心一些。”

赵匡胤的安排,让赵德秀眼前一亮。

赵匡胤有这安排,主要目的在于为他做两手准备,万一出征表现不佳,回来开封后也不至于从头开始。

而这一安排,甚合赵德秀心意。

原本开封有态度亲近他的赵普与吕余庆二人在,手中无监国之权的赵光义,就无法翻起多大水花。

现开封城内加上了一个副相魏仁浦,赵光义留在开封的日子中,能不被溺死就算他能力高超了。

完后,赵匡胤挥挥手示意赵德秀离去。

见状赵德秀转身朝着殿门外走去。

可还未等赵德秀走出多远,他又听到了一声呼唤。

赵德秀诧异的转身看向赵匡胤。

下一刻,赵匡胤雄厚的声音回荡在幽深的大殿中:

“好为之,好为之!”

闻听此言,赵德秀敬重一拜,以示绝不辜负期望。

至于跪地的张德钧,则是心中狂喜。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