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告别群山
笔趣阁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24章 告别群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4章 告别群山

不想错过《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两人聊着天围绕种植田转圈,有时候往上走,有时候往下走。

大队的梯田种了好些蔬菜:青椒、黄瓜、辣椒、苦瓜、丝瓜、空心菜。

靠着水源近的地方还种了冬瓜、芹菜等等,更有大片土地种土豆种洋葱。

每一块田都管理得井井有条,长势喜人。

钱进注意到,所有田埂都修整得笔直整齐,排水沟清理得干干净净,甚至连田边的杂草都被拔得一根不剩。

西坪生产大队确实擅长种菜,也适合种菜。

另外走到半山腰一处平台上,周铁镇停下脚步指向侧方:“钱主任,你看那边。”

钱进顺着周铁镇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坡上,一群社员正在开辟新的梯田。

有人抡着镐头刨土,有人推着车运石料,还有人正在垒砌田埂。

集体的红旗插在山坡上,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劳动号子隐约传来。

钱进道:“还在开垦荒地呢?行,你们大队这个干劲可以。”

“我们计划明年把整个南山都开发出来,“周铁镇的眼睛闪闪发亮,“种更多的蔬菜,还要种西瓜甜瓜,南山很多沙土地,种西瓜绝对好,这东西比种粮食收入高十倍!”

钱进站在平台上,俯瞰着脚下的层层梯田。

八月骄阳火辣,可满山遍野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冲淡了这股辣味。

山风呼呼吹来很清新,各种菜叶味道混杂在一起后,让山风也有了独特的味道。

下山的路比上山轻松多了。

钱进不时回头望向那片充满生机的梯田,阳光照在蔬菜叶子上,泛着晶莹的光泽,仿佛整座山都在发光。

他很有成就感。

西坪生产大队是他一个扶贫杰作。

周铁镇带他回到大队部。

几个月下来,大队部环境有变化。

本来前面是空地,现在全摞上了红砖,全是钱进协调后给的砖头额度。

不光给了西坪生产大队,其他大队也有,主要是队集体用来修整仓库和主要道路,老百姓还买不起红砖建新房子。

两人进入办公室,里头办公桌上已经摆放好了西瓜。

看到钱进,妇女主任王英拍了拍西瓜发出嘭嘭闷响:“钱主任,这个瓜怎么样?”

这西瓜个头很大,得有二十几斤。

钱进在21世纪见过的大西瓜可太多了,但这年头西坪山种出来的全是本地瓜,个头能上十斤已经属于大瓜,很少能长到二十斤。

周铁镇擦着汗道:“瓜有什么好稀罕的?猪呢?猪杀好了没有?”

钱进听后吃惊:“你这是要宰年猪?什么时候安排的?咱俩可一直在一起呢。”

周铁镇嘿嘿笑:“咱俩是一直在一起,可地里不是有的是人吗?你去看菜的时候,我随便一句话的事!”

“俺大队在后山放了三头黑毛猪。”他古铜色的脖颈沁着汗珠,忍不住又拿毛巾擦了一把,“专门留着给你的,结果你次次不留下吃饭,把猪留到现在了。”

钱进拦住他:“你赶紧去看看,这大热天的吃什么猪肉?吃了上火呢。”

“再了,你们大队什么多?新鲜蔬菜多,而且你刚才也了,这些蔬菜都是好东西,在城里可吃不上。”

“怎么了,我这马上就要回城里了,你还不叫我尝尝你们队的蔬菜?”

周铁镇哂笑:“菜再好也比不上肉,哪有用一桌绿来招待贵客的?”

“何况这还是给你的践行宴。”王英补充,“俺大队必须把好东西都拿出来。”

钱进态度坚定:“你们大队最好的就是蔬菜!”

“今天你们要是炖肉那我觉得没意思了,我就是想尝尝你们的炒菜。”

王英看出他态度坚决,顿时陷入为难。

她看向周铁镇:“大队长,这个……”

“今天不听钱主任的,咱要是不杀猪,这事传出去不用外人戳咱脊梁骨,光咱自己心里就过意不去。”周铁镇嚷嚷起来。

钱进道:“怎么了,你们担心我在城里吃不上猪肉?”

“告诉你们吧,我真不想吃猪肉,我想吃点你们这里有而城市里没有的,比如山兔子,你们这里有兔子吧?”

一听这话周铁镇懵了:“我草,你想吃兔子?早知道昨天逮的那几个兔子不卖了,留着卤了给你吃!”

山里确实有兔子,可问题是数量没多少,并且不好抓。

否则他们社员光想办法在山里逮兔子就是了,还能几个月几个月的吃不上肉?

钱进赶紧改口:“不是,我是举例子,不是真想吃兔子……”

王英反应过来,道:“那别的也行?知了猴呢?娃娃们粘的知了呢?还有我们山泉里的银鱼、草堆里的大蚂蚱,这些行不行?”

钱进听的拍大腿:“这可太好了!”

周铁镇这人脑子简单好糊弄,否则也干不出来马德福‘我来喝口水就行’结果他还真只给马德福准备茶水却不准备午饭的事。

如今听钱进爱吃山里野味,他立马行动起来:“不杀猪了!”

“去,二虎、大民,你们立马去咸菜缸里找知了猴找知了,要是不够让那帮兔崽子去粘知了,给钱主任吃个新鲜的。”

“草包、草包,你给我去二队找人赶紧捞银鱼,再找人去捡蚂蚱,哎呀,这些东西咱大队多的很,钱主任爱吃,一定叫他吃个够!”

绰号叫草包的青年问:“钱主任爱吃豆虫不爱吃?我看我二嫂她们今天去黄豆地里摘豆虫了,那家伙一烧可香了。”

周铁镇便挥手:“要,肯定要!”

钱进在屋里啃着西瓜很无奈。

本来想给人家减负。

结果又变成给增加负担了。

他在大队名声好、有威信更有人缘,社员们是真心爱戴他。

得知他要调走,没有去上工的老头都在找他,拉着他的手泪眼汪汪。

得知他要吃蔬菜吃野味,队里闲置人手全出动了,好些没事干的孩童嗷嗷叫着要去粘知了、捞鱼抓蚂蚱……

还有七八个孩子胆子大,跑来找钱进:“钱主任,我们带你去后山玩,可好玩了。”

“就是,钱主任你要进城了,你要是进了城,那就没有后山了。”

“钱叔叔,快一起去后山。”

周铁镇出来挥手赶人:“一边去一边去,看不见钱主任要休息了吗?”

钱进拦下他道:“我来你们大队好几趟,山也上了好几趟,但每次去都是正事、公事,还真没去玩过。”

“今天朋友们盛情邀请,他们的对啊,我以后回了城里,可就没机会上山了,那我今天跟他们去玩玩,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主要是老汉们拉着他手泪眼汪汪的氛围让他无法承受。

老汉们是真情实感,搞得他很感动,总想往外塞钱。

可他今天来没怎么带钱。

所以,索性跟孩童们去后山散散心得了。

孩童们准备充分,他们有的提着竹竿,有的拿着铁皮罐头盒,还有的挎着个竹篮,叽叽喳喳像一窝山雀。

钱进跟他们混迹在一起,他们的笑声更是响亮,蹦蹦跳跳往后山的山沟沟里钻。

上午的山风格外清爽,带着泉水和青草的气息。

有叫铁蛋的孩子将自己的长竹竿递给钱进:“钱叔叔,待会你去粘知了,可好玩了,一粘它们就吱吱叫,一粘它们就撒尿!”

旁边的石头献宝似的从裤兜里掏出一团湿面筋:“我奶奶得知钱主任要吃知了,特意用家里面活的,粘知了最好使!”

钱进接过那团黏糊糊的面筋,闻了闻,有股麦的清香。

这是好东西,恐怕老人家自己都舍不得拿来蒸馒头吃。

他感叹着把面筋缠在竹竿顶端,用力按了按确保粘牢。

结果孩子们见此哄笑起来。

二妞指着他的竹竿:“钱叔,你缠太多啦!这么一大坨,知了老远就看见跑啦!”

钱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他时候粘知了就已经有专用黏团了,没用面筋粘过知了。

所以刚才见石头递给自己一块,还以为得全用上呢。

想到专用黏团,钱进眼睛一亮。

他道:“你们等着,我有个城里科学家刚发明的粘知了神器。”

孩童们不知道神器什么意思,一个劲挠头。

钱进飞快找了个屋后没人位置。

粘知了神器是东西,他脖子上挂的最金盒便够用。

钱进五个一次的买,几次便买了一些绿手,这东西粘性很厉害,不管是知了还是蚊虫,只要碰上就别想跑!

他拿去分给孩童们。

孩童们每年夏秋都要粘知了,非常了解工具的重要性。

随着钱进将绿手交给他们,他们一试这黏性顿时欢喜大叫起来:

“这个好使,快看,这个厉害。”

“比面筋厉害,石头,你把面筋给你奶奶送回去。”

“你们看看把这个粘到杆子头上,咱今天肯定要发财了……”

钱进没让石头送回面筋。

面筋已经没法再做饭吃了,他在孩子们的指导下,重新调整了面筋的大,选择自己用这个。

“出发!”铁蛋一挥手。

他是这些伙伴里的头,最喜欢像将军似的发号施令。

孩子们欢呼着朝后山进发,钱进跟在后面,看着他们蹦蹦跳跳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可惜没带相机,否则拍下这一幕来,等到21世纪再看一定很叫人感慨。

山路越来越窄,两旁的灌木丛渐渐高过人头。

野草渐密,遮挡住了地上浅浅的山泉溪流。

孩子们习惯了赤脚闯山,尽管山石狰狞,但他们毫不在意,依然兴高采烈地前进。

钱进的解放鞋很快被溪水浸湿了,凉丝丝的很舒服。

“嘘!”走在最前面的铁蛋突然停下,竖起一根手指抵在嘴唇上。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钱进顺着铁蛋指的方向看去,在一棵老槐树的树干上,趴着一只黑褐色的知了,正“吱——吱——”地鸣叫着。

铁蛋蹑手蹑脚地靠近,慢慢举起竹竿。

其他孩子紧张地看着,二妞紧紧攥住钱进的衣角。

竹竿一点点靠近那只毫无察觉的知了,突然,铁蛋手腕一抖,竹竿顶端的绿手准确无误地粘住了知了的翅膀。

“逮着啦!”孩子们欢呼起来。

的少年得意洋洋地把挣扎的知了取下来,放进带来的罐头盒里。

知了在铁皮盒子里扑腾,发出“扑棱扑棱”的响声。

其他人去看绿手,铁蛋得意洋洋的:“钱叔的对,这是粘知了神器,它可神了,其实我刚才就粘了一点知了翅膀,结果这个知了就跑不掉!”

“钱叔,该你了!”二妞推着钱进往前。

树丛里知了叫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指出位置。

钱进学着铁蛋的样子,心翼翼地举起竹竿,可是手一抖,竹竿碰到了旁边的树枝。

“哗啦”一声,知了受惊飞走了,留下一泡尿。

“哎呀!”孩子们惋惜地叫起来,但毫不在意,反正山里知了多的很。

第三次尝试时,钱进终于成功粘住了一只知了。

当他心翼翼地把战利品放进罐头盒时,孩子们比自己抓到还要高兴,围着他又蹦又跳。

太阳越升越高,山里开始热起来。

孩子们的罐头盒里已经装了十几只知了,扑腾的声音和吱吱叫声不绝于耳。

铁蛋兴致勃勃的:“今天有这个粘知了神器,咱使劲抓知了,一定要多多的抓。”

每个孩子都知道,知了回去用盐腌了,再用油一炸,香得很。

西坪人家条件不好,常年舍不得吃肉,于是到了夏秋时节他们找知了猴抓知了,用攒下的油水炸了给孩子解馋,喷香酥脆可口,是山里孩子难得的荤腥。

一群孩童分开,一人一根竹竿,几乎是次次不空,每次伸出竹竿都有收获。

罐子里塞满了知了。

他们又找纤细坚韧的茅草,用茅草穿过知了绑成一串。

等到竹竿上的绿手没了粘性,他们已经抓到三四百个的知了。

“咱们去抓鱼吧!”铁蛋提议道,“钱叔叔不是要吃鱼吗?”

钱进解释:“我那是随口的……”

孩子们不管,又带着转向一条山涧。

山涧里溪水清澈见底,在石头上溅起朵朵水花。

铁蛋第一个脱掉补丁摞补丁的布鞋,挽起裤腿就下了水。

“老钱快下水,这里凉快!”他龇牙咧嘴地笑着,朝钱进招手。

钱进无奈一笑。

得,关系进展了,从钱主任变钱叔叔又变成老钱了。

其他孩子也纷纷脱鞋下水,有的还干脆把上衣也脱了,光着膀子在水里扑腾。

钱进也学着孩子们的样子,脱下解放鞋,卷起深蓝色涤卡裤子的裤腿,心翼翼地踩进溪水。

八月的山泉水依然冰凉,激得他打了个哆嗦。

水底的鹅卵石被水流冲刷得圆润光滑,踩上去痒痒的。

“钱叔,看这儿!”二妞指着一处水流较缓的水洼。

钱进弯腰看去,果然有几条寸把长的银鱼在水里游弋,阳光下鱼鳞闪闪发亮,像一根根银针。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

这活是他们拿手好戏。

铁蛋和另一个男孩在上游用石头垒起一道临时水坝,二妞带着几个姑娘在下游张开旧蚊帐改成的网兜。

钱进个子大声势足,被安排在水洼旁,负责惊动鱼群。

“我数到三,“铁蛋压低声音指挥,“一、二、三!”

钱进用手搅动水洼,鱼受惊,顺流而下,正好钻进二妞她们张开的网兜里。

孩子们欢呼雀跃,七手八脚地把捕获的鱼放进带来的竹篮里。

竹篮底部垫着湿漉漉的苔藓,鱼在上面扑腾着,银光闪闪。

“钱叔,你还记得那年大旱吗?”铁蛋突然问道,手上不停地把鱼从网兜里拣出来,“就是这条溪,差点干了。”

钱进当然不记得。

他以前没有来过自店公社。

不过他知道前年月州县倒是碰上了台风洪涝。

孩童们记忆也有些混乱了,七嘴八舌给他听,铁蛋的干旱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当时三四个月没下雨,山涧几乎断流,当时全村人定量用水,连洗脸都要省着用。

铁蛋颇为自得的向钱进介绍:“那时候我才这么高,天天跟着大人后面运水。”

“当时我可能干了!我爹我能顶半个劳力!”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着话,继续在溪里忙碌。

不光是银鱼,还有一些鲫鱼草鱼青鱼沙爬子鱼一起网。

二妞这些鱼拿回去用面粉裹了油炸,连骨头都是酥的,是她奶奶的拿手菜。

溪流被搅弄浑浊,后面很难再抓到鱼。

于是他们改成抓蚂蚱。

孩子们显然对山里的活动安排早有规划,用不着协商,有人安排,其他人响应。

钱进跟着他们离开溪水,在裤腿上擦了擦湿漉漉的脚,重新穿上解放鞋。

山路越来越陡,灌木丛越来越密。

孩子们像一群灵活的山羊,在树林间穿梭自如。

钱进虽然常年下乡,但毕竟不如这些山里长大的孩子熟悉地形,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

“钱叔,快来看!”二妞的声音从一片灌木丛后传来。

钱进以为是碰到蚂蚱群了,结果拨开树枝走过去,看见孩子们围着一丛低矮的灌木,上面结满了红艳艳的浆果。

“这是山托盘,可甜了!”铁蛋摘下一颗递给钱进。

钱进接过那颗红得透亮的浆果放进嘴里,顿时一股清甜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还带着一丝山野特有的清香。

孩子们熟练地采摘着浆果,有的直接塞进嘴里,有的心地放进随身带的布袋。

钱进也加入了采摘行列,很快就尝到了好几种不同的野果——酸甜的山葡萄、微涩的野草莓、清甜的树莓……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山里孩子们最天然的零食。

几乎是他们夏季唯一的零食。

其实这东西要是足够多,用来做果酱才是真的王炸。

可惜不够多而且来源不稳定。

山里浆果很很瘦,结果期很短,这就导致即使是熟知它们习性的山村孩童们一年也吃不上多少。

钱进这次算是跟着享受了一下。

他正吃的开心

二妞突然问道:“钱叔,听你要去城里了?是真的吗?”

“是啊。”钱进点点头,尽量让语气轻松些,“组织上安排我去市里工作,叔叔的家也在那里,得回自己的家。”

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连最爱闹的铁蛋也不话了。

钱进见此哑然失笑:“怎么了,你们还舍不得我啊?”

铁蛋大声喊:“当然舍不得呀,俺爸俺妈你是最好的干部,你要是在公社里当干部,俺大队的日子好过。”

老大开口了,其他孩子跟着话:

“你人最好了,给俺爷爷家里送粮食送饼干送糖,其他领导哪有送的?”

“钱叔叔,你给俺大队批了双代店,不是你,俺大队哪有双代店?”

钱进道:“没事,我虽然调走了,可后面的供销社主任还是你们爸妈的熟人,也是个大好人了。”

“那你什么时候走?”铁蛋问道。

“过几天吧。”钱进道。

他跟这些孩子不怎么熟悉,准确的在今天之前知道名字的也就三两个。

但他没想到孩子们对他很熟悉,还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可见。

老百姓很简单。

只要领导干部一心为他们着想、一心为他们服务,他们就把领导干部放在心里!

钱进寻思安慰一下孩子们,结果他正要对铁蛋话,铁蛋撒开铁脚板钻进了灌木丛里。

其他孩子也默默散开,各自钻进树丛里,只听见枝叶窸窸窣窣的声音,却不见人影。

“钱叔!”铁蛋的声音突然从灌木丛深处传来,“你尝尝这个,包甜的!”

他手里捧出来的是一种钱进没见过的黄色浆果,形状像灯笼,皮薄得透明,能看见里面的籽。

“这是山灯笼,长在背阴处,可难找了。”铁蛋一把全塞给他。

其他孩子刚才也是发现了山灯笼进去寻觅,此时先后出来,纷纷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山灯笼交给钱进。

钱进接过孩子们献宝似的递来的野果,一颗颗放进嘴里。

不光是山灯笼,也有其他果子。

山灯笼确实很甜,但有些果子则酸得他眯起眼睛。

味道一样很棒。

石头看他吃的津津有味,问道:“钱叔,你们城里有这些果子吗?”

“城里也有果子卖,我姑就在城里,”一个姑娘声,“但没有咱们山里的甜,是吧钱叔?”

钱进点点头:“是啊,城里买的果子,哪有咱们现摘的好吃。”

“城里是不是很大?有很多汽车?”一个平时不太话的男孩怯生生地问。

“城里人是不是天天吃白面馒头?”另一个孩子插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关于城市的问题,钱进耐心地一一解答。

他们坐在溪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分享着采摘来的野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铁蛋抬头透过树叶看太阳,然后赶紧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草屑:“钱叔,咱们该回去了,晌午了。”

他像个大人似的指挥其他孩子收拾东西,“把鱼和知了都拿好,别撒了。”

下山的路比上山轻松多了。

钱进走在最后,看着前面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背影。

铁蛋和二妞走在最前面,不时回头看看他,好像生怕他走丢了似的。

路过一片开阔地时,孩子们突然停下,指着远处的梯田让钱进看。

阳光下,层层梯田里的蔬菜泛着油绿的光泽,西红柿像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茄子紫得发亮,豆角架整齐排列……

“钱叔,”铁蛋认真地,“等你去了城里,别忘了咱们西坪。等蔬菜丰收了,我让爹给你捎些去。”

钱进忍不住笑起来。

这子言谈举止都像个大人,但是又不是大人。

所以显得分外可爱。

他弯下腰,平视着铁蛋的眼睛:“我一定不会忘记。”

“你们也要记住钱叔的话,好好读书,等秋后我还会来的,到时候我让你们大队长把你们一起带上,咱们坐大卡车去城里玩。”

“去吃国营饭店,去公园荡秋千,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少年宫看书!”

孩子们闻言嗷嗷叫起来:“去城里喽,去城里喽……”

“钱叔我肯定好好学习,我是俺西坪学二年级第一名……”

“钱叔咱拉钩,拉钩不能撒谎,真要去城里啊……”

太阳已经升到了正空中,山下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钱进和孩子们慢慢走下山坡,知了的鸣叫和孩子们的欢笑在山谷间回荡。

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改变。

山里的条件在改变。

西坪的农田在改变。

他也在改变。

钱进估摸自己接下来是要进入外商办上班,他想好好干,好好往上爬。

如今已经是1978年,很快就是八十年代。

他希望自己在八十年代能成为供销社里更大的干部,到时候他要主动申请调入为农民、为农村服务的部门。

他知道自己有办法带领农民们更好更早的过上不错的日子。

这是他突然生出的追求……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