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修理铺立功,缝纫机入场
笔趣阁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50章 修理铺立功,缝纫机入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0章 修理铺立功,缝纫机入场

不想错过《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有了车间,有了工作环境,接下来便是要解决人和机器、原材料的问题。

裁缝老师是魏香米带人去解决的。

其中张红梅是重点。

面对上门的魏香米,张老师傅原本有些犹豫,毕竟她退休后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但听魏香米了钱进的计划和优厚的待遇后,张老师傅有些心动了。

她少女时代便在旧社会的裁缝店工作,解放后加入国棉六厂。

因为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加上工作热情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念,一路干到车间主任的职位,在职期间拿下诸多荣誉。

如此一来,退休后在家的日子相对来属实是过得平淡无奇。

魏香米还是很会做思想工作的。

她展示出城乡人民对于成品衣服的渴求姿态,又配合给出了120元的月薪。

从1956年至今,全社会党政军企厂采用的都是24级工资制。

120元的月薪级别很高,在部队来对标的是正营级和副团级干部,在政府来对标的则是副县长级的领导。

放在国棉六厂,这对标的也是副厂长和重要科室部门负责人。

张红梅是真正的领袖同志拥趸,她并不在乎待遇,她在乎的是自我人生价值。

实际上她工资很不错,家里不缺钱。

今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连续工龄满10年的工人可领取退休费。

具体来,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者,退休工资为退休前工资的80%。

建国后工龄满20年者,退休工资是退休前工资的75%,工龄10到15年者,则是工资的60%。

但实际执行中,像国棉六厂这些单位通常按国家标准的70%到85%发放。

张红梅条件好,她在国棉六厂刚成立的时候便入厂工作了。

这样工龄满20年了。

然而国棉六厂没给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给她发放的是二次标准的顶格,也就是85%,另外15%是暂缓发放。

老太太丈夫有退休金,子女都在工厂国企上班,这样她的退休金便够用了。

魏香米一看她不看重钱,便从为人民服务这点来劝她出山,劝她能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人,为社区、为集体再做贡献。

她为此拿出了一叠报纸,展示了上面关于钱进的先进工作报道。

她告诉张红梅。

即将成立的泰山路人民服装厂并非简单为了赚钱,更主要的是钱进同志接触了外国丰富的成品衣服市场后,想为海滨市人民引入各种款式,丰富国人的穿衣环境。

张老师傅被钱进的思想觉悟打动,最终答应了服装厂的邀请。

钱进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安排了办公室,专门接待张老师傅。

张红梅今年已经六十二岁。

在21世纪好些城里人的六十多岁根本不见老态,放在美利坚更不是事,多少七老八十的老头还在为公职打拼呢。

有个金毛老头七十多岁离开公职,快八十的时候又通过积极打拼再度回到了公职岗位,立志要继续为国家复兴和股市上涨服务。

然而在当下不行。

像张红梅这些老同志,她们年轻时候在旧社会吃的差、工作强度大。

建国后国家一穷二白,靠她们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给慢慢的发展了起来。

缺营养加上工作劳累,她们很显老。

六十多岁的张红梅头发几乎全白了,挺直了半个多世纪的腰杆也有些弯。

魏香米把老同志请来居委会办公室,钱进连忙起身相迎:“张师傅,欢迎欢迎!您的到来,真是我们服装厂的福气啊!”

张老师傅很客气,道:“钱主任过奖了。”

“我啊,只是略懂点裁剪缝补工作上的皮毛,您先别着急期待我能干什么,实际上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钱进诚恳地:“张师傅太谦虚了,您的手艺,那可是真正的老手艺,我们正需要您这样的师傅来带带我们这些新手。”

另外他们还需要张红梅来带头吸引其他退休老师傅加盟人民服装厂。

张红梅毕竟是老车间主任,是市三八红旗手、工厂内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获得者。

在这个讲究榜样力量的时代,她就是一面旗帜。

她加入了泰山路的人民服装厂,那一些观望的老师傅就会跟着加入。

毕竟张红梅家里不缺钱,其他老师傅家里未必不缺。

即使不缺钱,可谁又会嫌钱多呢?

要知道现在是没有返聘一的,退休了就得回家闲着,只有退休工资可以领,没有额外收入。

主要是各工厂企业单位没有多余的岗位安排给退休老工人,也没必要安排给他们。

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确实有些僵硬。

钱进亲自陪同张红梅到刚改建的仓库去看了看。

老师傅对工作环境挺满意的。

毕竟墙雪白、门窗崭新,里面贴着大幅的宣传画、挂着领袖半身像。

这都是她非常熟悉的东西。

劳动突击队开始选女知青进入人民服装厂,钱进则又带队开始往仓库里搬运机器。

本来他认为这事不着急,毕竟马上是中秋节了。

既然准备工作都到位了,他便没必要进行拖延,9月17号是中秋节,15号当天,钱进组织队员们去搬运缝纫机。

自然,缝纫机也是他从商城买出来的。

缝纫机构造简单,从六十年代开始风靡,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城乡家庭妇女最为倚重的工具之一。

所以即使到了21世纪,市场上也存量了大批的老式缝纫机。

这种二手机器在商城里不值钱,并且从旧到新、各个牌子都能找到。

钱进一口气买了四十台缝纫机。

为了避免产生轰动效果,这些缝纫机里有些是部件严重生锈了、有些则是损毁了的。

上午,钱进招呼劳动突击队去搬缝纫机。

机器个头不大,它们的主体也就是机头是可以存放进机座里的,这样长宽高都不足八十公分,一个成年人就能搬动。

自然,也可以在大号金箱子里进出。

所有缝纫机被他照例摆在了工人新村房子里。

有了复式楼新房子,工人新村这边基本上被弃用了,过去半年他下乡时候就当作了大型仓库。

队员们浩浩荡荡跟着他进门,打眼一看。

排列整齐全是缝纫机!

石振涛当场慕了:“嘿哟,这么多机器?钱总队还是你厉害,要不蛇无头不行吗?这有些事情只有蛇头能办,咱可办不了。”

苏昌顺挨个抚摸挨个看:“蝴蝶牌、燕牌、首都牌,还有工农牌——全是大牌子呀。”

“怎么还有生锈的?”他看到了后面几台品相很差的机器。

钱进解释:“这些全是报废的缝纫机,是我托司机朋友从南方的工厂买回来的报废机,否则你们想想就行了,这年头除了国家,谁有能耐一次性搞到四五十台机器?”

队员们纷纷点头。

有青年叹气:“别四五十台,一台也能够难倒人。”

“我二月份结婚的时候,要不是钱总队帮忙,我家可凑不齐这三转一响。”

米刚蹲在一台机器前看,犹豫的问:“钱总队,这缝纫机毁坏的挺厉害,你咱还能修好吗?”

钱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坚定,摆出了蛇头、火车头的架势:“米队长,别看咱们的力量,领袖同志都过,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告诉你吧,这里的机器曾经全都有问题,是我托人在当地找维修工师傅给修了一大批,剩下的来不及维修只能带回来由咱们自己负责。”

“但人家师傅检查过了,这些机器没有大毛病,只要用心修,这些废铁都能变成宝贝。”

米刚蹲下身,随手翻动着一台缝纫机:“问题是,这机头都生锈了,还能用?”

钱进也蹲下身,拿起一把扳手,熟练地拆下一颗螺丝:

“别看它们现在这副模样很吓人,实际上都是麻烦,该上润滑油的上润滑油,该打磨的打磨。”

“要是缺零件也好办,这个我找我们后勤主任帮忙,肯定能找到维修替换部件。”

这确实不是大麻烦,用不着进商城采购,社会上的缝纫机保有量大,很多维修站里就有换下来的部件。

人多力量大。

一人搬一台缝纫机,十多个伙子几趟就把机器全搬上了找来的卡车上。

卡车十几分钟开到了泰山路,直接就往人民服装厂的新厂房里卸装。

魏香米抱着双臂用皮鞋鞋跟敲着石板路,饶有兴趣的盯着正在卸下的缝纫机看。

金属部件在杨哥哥中泛着黯淡的光泽,有几台机器的漆面剥得厉害,活像得了皮肤病。

要修理缝纫机得需要专业人士,恰好,现在人民流动修理铺派上用场了。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发展,人民流动修理铺规模扩张,现在也有十个人了。

钱进把曲东方、赵建国等老根底叫了过来,他们现在是组长,维修经验更丰富。

队员们卸货,卸下一台他们检查一台,没有问题送入厂房摆好,有问题记录问题搁置到厂房前头:

“这台踏板断了。”

“这个梭芯套锈死了。”

“看这个,针杆都弯了!”

钱进在商城买的时候,便是买了一批中看不中用的架子货。

所以问题多多对他来不算问题,他很淡定。

本来兴致勃勃的魏香米没兴致了。

她心急的蹲在一台最破旧的机器前,皱着眉头踩动踏板。

皮带轮艰辛转动,发出刺耳的“吱嘎”声,像是铁门的合页生锈了。

她翻开底板看,里面的梭床已经锈成了一坨,一团断线像蜘蛛网一样缠得到处都是。

“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啊。”曲东方过来跟着看了一眼叹了口气,掏出本子开始记录。

他的字迹工整有力,把每台机器的问题都详细标注出来。

魏香米无奈的问他:“曲师傅,你看这机器还能修吗?”

曲东方咂嘴。

还没有仔细检查,他不敢下定论。

钱进见此就笑了起来。

来活了。

根据惯例,他这个带头大哥又要进行战前动员了:“来,修理铺的同志们往我这里看。”

“我们眼前的这些机器,看起来是废品,但只要修复好,就能成为生产的好帮手。”

“是,修理工作很艰难,很多机器损毁很严重,可你们见过这做仓库以前的样子吧?那时候有人跟我,这就是一座危房,不能用了。”

“我,不修缮它自然是危房,可是只要我们好好修缮,它还有大用场!”

着他用拳头去敲击墙。

内外各加固了一层红砖的墙发出沉闷的砰砰声。

石振涛带队参与了仓库的修缮工作,这活让他一直沾沾自喜。

因为太有成就感了。

于是钱进这边一动员,他立马精神抖擞:“你们修理铺要是干不了不要紧,我带队去干。”

“没事,我晚上不回家了,就待在这里研究维修机器,这机器是人造的又不是神仙变出来的,既然有人能造它,那我就能维修它!”

东北汉子赵建国甩手:“石队长,哪里凉快你去哪里吧。”

“钱总队招呼的是我们修理铺,又没招呼你们治安突击队,你着什么急?”

“是不是,同志们!”这话是他跟曲东方、宋守仁几个人的。

几个人鼓掌:“你是哪里凉快去哪里吧,指望你修理这机器?我看还不如砸了它们回炉炼钢重造呢。”

钱进乐呵呵的笑:“不错,这精神面貌才对嘛。”

赵卫国对宋守仁道:“老宋,咱也别搁这儿光吹牛逼,得能干出成绩来。”

“我看多数机器咱能修,有那么三两台机器不好收拾,你要不然去把你师傅找来?”

宋守仁道:“不着急,咱们先修修看。”

一人一个修理箱,他们各自挑选一台有问题的缝纫机开始维修。

根据钱进的指点,修理铺这些师傅们各自选了方向进行重点学习。

曲东方这半年里专门修理精密机械,他修手表修收音机都是一把好手。

缝纫机不是他的强项,偏偏他选中的是一台无法调节针脚长度的机器。

宋守仁抽空过来看了两眼便找出问题:“这个压紧杆调节螺丝滑丝了。”

他打亮手电照进去,眯着眼睛观察螺纹:“得重新攻丝,或者找个匹配的替换。”

一通百通。

缝纫机不是什么精密机械,曲东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便能修理了。

他从工具包里掏出了丝锥和扳手,哼哧哼哧忙活起来。

魏香米看着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不少。

她走过来对钱进点头:“钱总队,你是帅才,以劳动突击队为根底进行各方向人才培养,这点子很对。”

“我把你这工作思路上报给区里了,估计从第四季度或者明年开始,区里会号召各街道向咱们学习,要充分利用劳动突击队的劳动力了。”

钱进客气了两句没接话。

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改革开放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了。

明年开始,恐怕劳动突击队就要濒临解散,队员们得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了。

魏香米对师傅们的维修工作挺满意,钱进不满意。

他看修理铺几个人打算埋头自己干,便摇摇头道:“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思路要不得,你们得进行流水线工作。”

“赵建国,你负责拆卸外壳,维修外壳上的问题。”

“老曲你之前搞精密机械是吧?那你拆卸损毁的零件,宋守仁你是专门学过缝纫机维修工作的,那你就带人负责维修问题。”

很快,仓库变成了一个修理厂。

拆卸下来的零件按类别摆放:

这边是一堆锈迹斑斑的梭床,那边是各种型号的压脚和针板。

苏昌顺做事仔细,他带着几个刚招进队里的女队员,用煤油浸泡零件,然后用牙刷一点一点刷去锈迹。

“老赵,这个挑线簧断了,咱们有备件吗?”曲东方举着一个弯曲的金属片喊道。

赵卫国走过来,眯着眼看了看:“咱有备件,但这是什么机器上的?我怎么没见过?”

“这台机器。”曲东方指向身边。

宋守仁凑过来瞅了瞅:“嗨,这是老式飞人牌的专用簧片,现在怕是难找。”

他转向钱进,“钱总队,你们单位后勤上有办法找找这种型号的配件吗?”

钱进立刻在本子上记下:“需要几个?”

“五个全得更换。”宋守仁道。

钱进骑上摩托车:“还有什么需要的?我马上就去市五金厂那边跑一趟……”

“还不如去废品站看看有没有报废的同款机器呢。”赵建国出了个主意。

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钱进让石振涛带人去附近街道的回收站,碰到有坏掉的缝纫机就拆开卸零件带回来。

泰山路劳动突击队全区闻名,在附近街道上都是名人,他们去卸下几个零件不算事。

反正他们不是免费拿走,而是以劳动突击队的集体名义买下来。

钱进从五金厂回来,一行人还在紧锣密鼓的忙活。

有一台工农牌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卡死了,赵建国不得不拆开整个机头。

“看,这个主轴轴承已经碎了。”赵卫国指着几块金属碎片,“得找个直径12毫米的滚珠轴承替换。”

他的手上沾满了黑色机油,连皱纹里都嵌着油泥。

看到钱进拎着箱子回来,有人热情招呼他:“嘿,钱总队回来了,是带了零件回来了?”

钱进举起箱子示意,宋守仁赶紧迎上去。

他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整齐地放着各种型号的零件,有些还泛着新加工的光泽。

钱进是动用关系买来的新零件。

这年头还是名声和关系好用,一个电话打过去,似乎能解决所有事。

“太好了!”宋守仁如获至宝,他立刻找出需要的轴承递给赵建国。

赵建国火速开动,他清洗了轴承座,然后抹上黄油,心翼翼地将新轴承压进去:

“这个要慢慢来,偏了就会影响整台机器的精度。”

曲东方正在拆卸一根弯曲的针杆,他拆下来后将问题交给宋守仁。

宋守仁在工具箱里翻了翻,没有合适的针杆。

钱进便:“我再去找找。”

宋守仁摆摆手:“用不着,这针杆还能用,我修理一下即可。”

他把针杆固定在台钳上,用铜锤一点一点敲直,然后用砂纸打磨。

钱进问道:“能行吗?”

“我试试,硬广告没问题,只要这个针杆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就能用,”宋守仁漫不经心的道,“否则会影响针脚均匀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放在缝纫机上的就是这玩意儿。”

苏昌顺协助赵建国组装已经修好的机器,他们给每个活动部件上油,调整螺丝的松紧度。

“试试这台。”赵卫国直起酸痛的腰,指着刚修好的一台缝纫机。

有个女队员坐上去,踩动踏板,机器发出均匀的“哒哒”声,针头上下飞舞,在试缝的布片上留下一行整齐的线迹。

钱进见此露出笑容:“很好,修理的不错。”

赵建国用抹布擦手上的机油,也嘿嘿的笑了起来。

领导的表扬就是动力!

“修这台机器吧?”苏昌顺将锈蚀最严重的一台缝纫机搬过来。

“这外壳锈得厉害,拆卸的时候得心点,别弄坏了内部的零件。”赵卫国迅速上手,然后缓慢而谨慎地拧着螺丝。

钱进看了看,道:“不行的话,这台机器算了,我看它够呛了。”

四十台机器并非都得修好。

实际上第一波就是五六个师傅带二十来个徒弟,这样他们都用不上三十台缝纫机。

钱进之所以会买上这么多问题机,只是为了打消众人怀疑而已。

但修理铺的几个人骄傲的很。

开弓没有回头箭。

既然机器都修的差不多了,那不差最后一台两台,一定要全修好。

这台缝纫机最难维修,螺丝在铁锈的侵蚀下,几乎锈死在螺帽里,而且它又变得十分脆弱,一个不心就会掰断。

没办法,赵建国只好往上加润滑油,每拧一下,都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

曲东方将板凳放过来坐下,他指了指皮带轮道:“还要修吗?你们看,这传送带已经老化得不成样子了,根本无法正常运转。”

然后随着赵建国拆开外罩,更多问题出现。

曲东方指着缝纫机的针杆道:“针杆磨损太厉害了,得换针杆吧?这次敲可就没用了,肯定会影响缝纫的效果。”

赵卫国不甘心:“试试,反正进入最后的攻坚战斗了,怎么也得打它个完全胜利!”

他拿起一把钢丝刷,对生锈严重的零件进行除锈。

钢丝刷在他的手中飞舞,外层疏松的铁锈在刷子的摩擦下,纷纷掉。

钱进抄着裤兜在旁边看的连连点头。

赵卫国干活很仔细。

这方面他比不了。

生锈这么严重的缝纫机,在他手里转了一圈后变得像样起来。

他清理锈迹的时候不放过缝纫机任何一个角,哪怕是那些难以触及的缝隙,也被他清理得干干净净。

钱进觉得要是在21世纪,赵建国可以去酒店当卫生检查员,太能钻细节了。

清理了锈迹,还要添加润滑油。

赵卫国心翼翼地打开油箱盖,用滴管吸取润滑油,然后沿着缝纫机的齿轮、轴承等部位,缓慢的往里滴,滴两下转一转。

润滑油的滴入,让原本干涩的部件逐渐变得顺滑,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等他干完活,钱进递给他一支烟:“行,老赵,你是干这行的好料子,以后修理铺在你们哥几个手里肯定能大放光彩!”

没人不爱听好话。

赵爱国美滋滋的吸了一口烟:“这没啥,干一行爱一行呗。”

“钱总队你把这摊子交给俺哥们,那俺们肯定得干出点名堂来,要不然不得叫人民流动食堂那帮人给笑掉大牙?”

“还有人民服装厂的女同志。”曲东方抬头看了一眼补充道。

他研究这台缝纫机的零件,基本上研究一个报废一个,几乎都要更换,所有的都得维修。

尤其是这台缝纫机的主轴和送料连杆,完全报废。

宋守仁琢磨之后还是没办法,:“这轴损坏得太厉害了,只能卖给回收站了。”

“那就不修了。”钱进决定报废这台破烂机器。

结果宋守仁、赵建国几个人还上来那股子倔劲了:“这机器能修好,现在就差主轴,送料连杆、旋梭、所轴、抬牙轴和油泵都有现成的。”

“对,换个主轴就修好了,别看外壳带着锈,其实我们修好了它跟新机器差不多。”

“想办法搞它一根主轴,否则这么多零件闲着也是闲着,基本上就浪费了……”

宋守仁点点头,道:“是啊,这机器少了关键零件,就像人没了胳膊腿,没法正常工作。”

钱进一时无语。

他懒得再去单独找一根主轴,因为五金店没有卖的,那他索性记下了缝纫机的牌子和款式,又去商城买了一台同款机器,愣是自己动手卸了根主轴下来……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主轴带回来,欢呼声嗷嗷响。

“钱总队真牛逼!”

此类赞叹声连绵不绝。

钱进听后乐了。

挺好,这波还是赚了。

一百多块钱买了个破缝纫机,然后赚足了情绪价值,这笔买卖还可以。

情绪价值很有价值!

换上主轴,宋守仁高兴的一个劲拍大腿:“正好,钱总队你真是神了,你找来的这根主轴完全匹配!”

钱进暗道肯定匹配,现在有一台同款缝纫机失去了它的主轴呢。

赵卫国将外壳安装阿訇,拿着一块干净的布,仔细地擦拭起来。

他擦得很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污渍,对待这台最破缝纫机的态度最好,最后擦拭得那叫一个一尘不染。

擦完后,他又对缝纫机做了个检查。

做完这一切他抬头笑:“应该没问题。”

宋守仁立马上去启用缝纫机,进行试运行。

照例是将一块布料放到缝纫机上,然后轻轻踩下踏板,缝纫机立马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

“多好听!”赵建国狠狠一拍宋守仁肩膀。

宋守仁呲牙咧嘴。

针尖快速地在布料上穿梭,线迹没问题,针脚均匀紧密。

旁观的女队员看着布料上的针脚点头:“这台缝纫机修得狠狠,运转得很顺畅。”

宋守仁几人满脸的得意洋洋。

成就感极强。

跟劳动突击队修好了这仓库似的。

曲东方抓住机会装逼。

他拿起布给身边的人看:“这缝纫机的线迹不大对,你们看,我发现这里稍稍有些松散。”

“怎么回事?”

“估计是挑线簧松紧度有问题。”

三个人一起忙活又进行微调。

挑线簧有调节旋钮,曲东方一点点地增加挑线簧的弹性。

再次启动缝纫机,线迹确实变得更紧密更整齐。

钱进鼓掌赞叹:“牛逼!霸道!无敌了!”

真是一群戏精!

但这种工作着实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士气。

大半天忙活下来,四十台缝纫机井然有序的摆放了起来。

整个仓库里弥漫着一种充满朝气的气息。

钱进喜欢这种感觉。

大家虽然忙虽然累,可是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点跟新世纪的打工人不一样。

主要就是希望不一样。

打工人知道,自己干的再努力也是给老板干的,自己就是牛马。

现在有个好处,老百姓真切的认为自己是主人。

所以哪怕现在日子过的艰难,哪怕知道以后还有更多的困难等待着自己,但不管是流动修理铺的师傅还是劳动突击队的队员,他们都毫不畏惧。

钱进喜欢这种环境。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