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函谷关外
笔趣阁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270章:函谷关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0章:函谷关外

不想错过《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我这位世兄,还是不愿意弃暗投明啊……”

函谷关外,

刘邦正对自己手下的谋士将领们如此道。

在受命西征之后,

刘邦的军队遇到的挫折并不。

因为越往西去,越是靠近关中这个秦朝的权利中心,受到的控制也就更加严密。

因此扶苏各种缓和矛盾的政令,在这里得到了推行。

虽不能全面实了,

但对原本负担沉重的百姓来,只要身上的巨石稍微挪开一点,去掉一点,都能让他们弯下的腰重新挺起来一些,胸口的呼吸变得更加顺畅。

这些头裹黑布,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黔首们,

总是很容易满足的。

因此,很多人都在称颂扶苏的仁德,认为他和自己那位父亲十分不同,而且是个会履行自己承诺的君子——

早在始皇帝之时,

通过和父亲的争辩,

扶苏仁德的名声,已经传播了出去。

最初陈胜他们在大泽乡举起旗帜,号召天下人一起反抗暴政的时候,甚至还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当然,

随着势力和野心的增长,

还有麾下无数六国遗民来投,

陈胜必须跟秦朝的一切划清界限,便将最初的口号抛弃,改为了更为著名的另一句。

在这个陈胜死去、楚王熊心成为新领袖的眼下,

以函谷关为界限,周围很多地方,仍然保留了大致的稳定。

起码在这片地区,

造反的官员和百姓,比起东边要少了很多。

所以,

刘邦啃起来也很疲惫。

当项羽击败王离之后,便发送文书,邀请刘邦这位“结拜大哥”,跟自己来抗击蒙恬。

用项羽的话来便是:

“蒙恬,是秦朝的支柱!”

“只有折断了他,才能实现亡秦的目标!”

“大哥,还记得当初你我在定陶结拜时立下的誓言,要组建一辈子的反秦军队,恢复六国的荣光吗?”

于是,

刘邦接受了他的邀请,放弃了阻挡自己前进的硬骨头,转而沿着秦岭走向东边,跟从黄泽南下至于太行山南端的项羽汇合。

二人合力,

击败了蒙恬。

蒙恬虽然是上一个时代的名将,

但他终究是个老人了。

当身怀当世无双之勇的项羽率领大军冲杀过来的时候,

当刘邦用自己的魅力,将来自六国的人才团结在自己手下,为他出谋划策的时候,

当始皇帝抽空天下的力量,觉得无非是再行一次“郑国渠”旧事,只要勒紧裤腰带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迎来一个更美好时代的时候,

蒙恬就有些不行了。

人,

是要服老的。

何况国家的力量衰退了,

纵使他有回天之策,又能如何?

于是,

蒙恬退入了函谷关,

黑易也随之仓皇东顾,看着身后那追击而来的滚滚烽烟,心不断的向下去。

刘邦在乱军之中,跟他遥遥对视一眼。

随后,

两人都主动的挪开了目光。

黑易只是坚定的转身,跟随上蒙恬。

而刘邦,

则是在“敌人就是我兄弟”的尴尬后,立马意识到,如果可以服黑易倒戈,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

他很快就派人过去,偷偷向黑易传去消息,许诺给他无数的金银富贵,希望他可以打开函谷关的大门,让自己进去。

而黑易收到刘邦的书信和财宝时,也只是忍不住的发笑。

虽然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

黑易还年少,但也已经到了知晓人事的年纪。

因此他可以从晚年担任了少府的祖父口中得知,始皇帝喜欢用财宝,引诱六国中那些贪婪人,让他们出卖自己的国家,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做出特殊贡献。

谁能想到,

只是过去十多年而已,

攻守之势就这样逆转了。

他成了被人用财宝引诱,出卖国家的对象了!

“可惜!”

“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才能,但还是知道礼义廉耻的!”

“黑氏入秦之后,传至于我这一代,已经有四世人了,如果我背叛了嬴秦,这能称得上是‘忠义’吗?”

黑易没有杀掉这个想尽办法,钻到函谷关内向自己送信的人。

他只是让对方回去,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既然战场相对,那就不用再管什么两家情谊了!”

如果他黑易是贪生怕死的人,

又何必在当时主动请求,要跟着蒙恬东出平叛呢!

对于他的回复,

刘邦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转头就跟手下商量起了该如何攻破函谷关的事。

感情归感情,

利益归利益,

刘邦把这两个东西分得很清楚,

他既然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可就不能再退回去了!

但函谷雄关之名,响彻天下,

蒙恬虽然新败,但只要关中供给不断,他就有办法守住这里!

因此,

在分析了许久后,刘邦跟自己的手下,还是眉头不展,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去对付蒙恬。

这位老将军,可不是用辱骂这等激将法,就能轻松勾引出来的。

他现在就像个王八一样,

死死憋在函谷关内,就是不探头,摆明了是想要消耗屯扎在关外的义军士气。

毕竟长久驻扎,

本就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久攻不下,

士气的损耗也会很大。

何况六国之兵,又多各自为战,

再拖下去,也不过是重复几十年前的“五国攻秦”罢了。

“何不转攻他处?”

忽然,谋士中的陈平提议道,“秦之关中,素来有‘四塞’镇守。”

“东为函谷、西为大散、北为萧关、南为武关!”

“既然函谷难攻,为何不从武关而去?”

西边的大散关在关中背面,义军无论如何也接触不到。

而北边的萧关以外,则有匈奴人游荡,且路途遥远,难以行进。

如此,

只有向南!

刘邦摆手,“南边,我之前已经试过了!”

“打起来可不容易啊!”

可陈平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不容易也要打啊!”

“沛公为何不想:

项羽有巨鹿之胜的威望在身,是这次攻秦的主帅!

如果他指挥大军攻下函谷关,那楚王的诺言,就要兑现在他身上了!”

先入关者,当为王侯!

大家都挤在这里,

到时候论功行赏,难道会不颁给项羽这个主帅吗?

想来以项羽的个性,

也不会容忍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夺取自己的功劳。

刘邦沉着脸一想,最后一拍大腿,对陈平道,“先生的有理啊!”

“路远点如何?”

“难啃点又如何?”

“只要赶在其他人前面入关就行!”

“只是……如今大军皆在此处,我一人独行,只怕会坏了名声。”

刘邦能以“亭长”之身,成为楚王信任的重臣,无非是他营造出的仁慈长者姿态。

大家都认可他的随和宽厚,

又岂能自砸招牌?

陈平抚须而笑,“这个无妨!”

“久驻在此,本就人心浮动。”

“沛公只需要派人去军中传一些话,自然就会有人主动为您分忧解难!”

可不要看六国之间的“羁绊”啊!

在战国纷争的两百年里,

这“羁绊”可是出了名的靠不住!

刘邦也想到了这一点,哈哈大笑起来。

而没过多久,

义军果然开始了纷乱,吵着要“各回各家”。

项羽因此大怒,斥责这些六国将领的无耻。

是自己带着他们击败了王离、蒙恬,

是自己带着他们来到了函谷关前!

而在此之前,

这群人还跪在自己面前,称颂他的武功,期待自己能继续带领他们。

结果只是在函谷关受阻一时,

这群乌合之众就换一副嘴脸了!

“走吧走吧!”

“我就不信,没了这群家伙,我还不能攻破函谷关了!”

项羽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关隘,

目光透出执着和几分暴戾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