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年代文里的炮灰路人甲(33)
不想错过《快穿:清除执念》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两口子甚至都不太操心女儿嫁人的事。
因为她有工作呀!
这就是国营大厂给的底气。
生老病死统统负责,死了还有丧葬费和抚恤金,就算是没有子孙后代,厂里也能出面把人火化下葬。
结婚不是工人的人生必选项了。
王英私下里就跟陈平安:“宁宁结不结婚其实都无所谓,咱们不要催着她嫁人。以前我们女的没办法,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就算是能找到,也就是干点零活,今天有明天无的,不嫁人就得居无定所,就得朝不保夕,还得被人欺负。现在不是那时候了。咱闺女有工作,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不用依靠别人。”
陈平安:“听她的。她遇到了喜欢的、合适的,想嫁就嫁,要是没遇上喜欢的,不想嫁也随她。”
他其实觉得结婚挺好的,像他和阿英这样,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休息的时候俩人在家,各自做各自的事,想话的时候能有个人听,有人给你搭话。不想话的时候就不话,但你知道你的身边有个人,会关心你、照顾你,你们心里装着彼此,是彼此的依靠。
要是没有阿英和宁宁,他现在人到中年,肯定会觉得寂寞的。
不过也不一定,可能是他习惯了有人陪伴。厂里也有几个老同志孤身一人的,好像过得也挺好。
也有结了婚过得不好,整天鸡飞狗跳吵吵闹闹的。
所以,到底,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和结不结婚可能还没什么本质的关系。
但是就单身这一点来,男人单身会好一点,少有人欺负他们,女人单身会艰难一点。
他家宁宁这样的,要想不结婚,要想不被人欺负,还是得练一练才行。
陈平安包着饺子,看了正跟妈妈腻歪的陈康宁一眼,“你别挤你妈了,她都没法好好拿针了。你闲着没事练练功夫吧。”
“啊?”
“啊什么呀,你练点功夫,以后出门在外不吃亏。”
“啊~~我不要~”
陈康宁抱着王英的胳膊撒娇,几个字愣是让她得九曲十八弯。
不过这回王英也不惯着她,“你爸得对,你练练,没坏处。也不要求高了,打得过你爸就行。”
陈康宁气得跺脚甩手,王英和陈平安在旁边笑话她像个三岁孩。
“哼!我生气了!”
陈平安:“生气好啊,加点气性,练武不定能事半功倍。”
“啊啊啊!气死我了!”
王英安抚她:“好了好了,一天就练一会,练练力气,再跑跑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至少得有一点自保能力。”
她声跟陈康宁:“你别看咱们厂的工人在外面都是体面人,回到家里打架的也不少,真打起来,女人吃亏的多。”
“谁打架?看不出来啊。”
“我们车间的刘桂珍,她男人是三车间的老温,你都认识吧?”
“认识啊,看着都挺好的。”
“老温那个人,大家都觉得他怕媳妇,什么都是‘我媳妇’、‘听我媳妇的’。”
“是啊,大家都他是个好男人,疼媳妇。我去三车间送文件的时候没少听人叨叨。”
“大部分时候他都没事,算是个老实人,但就是这样的老实人,也跟他媳妇打过几次。”她问陈平安,“打过几次来着?”
“两回还是三回,我也记不太清了。”
“他竟然是这样的人?真是想不到!”
王英:“他跟他媳妇动手,他媳妇根本还不上手,只能被压着打。上回你爸他们赶上了,赶紧上去把人拉开。酒醒了就跪在那儿认错,自己打自己。”
陈平安叹了口气,“他们两口子也不容易,老温岳父生病了三年多了,行动不便,天天得吃药看病,老温三个舅子和一个姨子统统不管,全都是老温媳妇花钱,还老得请假带他瞧病,工作都没法好好干,家务活也搭不上手。现在他岳父就在他家住着呢。
家里的钱全都给老头治病了。连他们攒的给大儿子温军娶媳妇的钱都搭进去一大半,出不起彩礼,人家女方不愿意嫁,军的婚事就吹了。
老二下乡了,家里一点贴补也给不了,只能让孩子自己在乡下自力更生。闺女眼瞅着也要下乡,都没钱给她置办东西。老温着急,又喝了不少酒,就失控了。”
王英:“那也不是他动手的理由。”
陈平安:“是是是,他打人肯定是不对的。”
王英:“他动手那天,他岳父,那行动不便的老头看着自己闺女挨打,急得直哭。”
“那刘阿姨不跟他离婚吗?”
“离了婚她去哪儿啊?娘家肯定是没她的地方了,连她爹都被轰出来了,她能去哪儿?基本上她就只能离婚不离家,那样还更别扭。
老温这个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好的。工作认真,回家干家务,能分担一部分照顾老人的压力,有时候是他请假带着老头去看病。他们结婚二十多年,好像就打了两三回。也很难他好还是不好,整体上是个正常人。”
“那他打人的时候,他家孩子没拉着他吗?”
陈平安:“那天闺女不在家,大儿子拉了,但是老温比他大儿子块头大,又喝了酒,完全拉不住,军也挨了几拳头。”
王英:“我听,那孩子跟他爸妈,他不结婚了,让他们别操心他的事。他什么时候临时工转正了再。他人家看不上他,本质上是因为他工作不好,临时工一直没转正,不是因为彩礼,让他妈不用放在心上。他还跟他妈,不行就让他妈把工作转给他妹,这样妹就不用下乡了,他妈也能专心在家照顾姥爷。”
“刘阿姨同意了吗?”
王英叹气,“她不同意。她了,工作是她的,工资就是她的,她花起来还比较有底气,要是工作给了闺女,工资变低了不,她要花钱就得跟孩子要,跟丈夫要,她觉得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也不能老刘这个想法不对,但是吧,多少也自私了点。她那闺女叫温霞,比她家宁宁三岁呢,今年刚16,长得也是花儿似的,好看着呢,文文静静的,很秀气,懂事有礼貌,在家里帮妈妈照顾姥爷,做家务,实在是个好孩子。
这要是去了乡下,得多遭罪啊。关键是人生地不熟的,孩子出点啥事你都不知道。
别人家的事,他们作为外人也不好。她跟老陈只是私下里念叨,以后一定好好保重身体,两口子互相照顾,别给孩子添麻烦。她都不敢想,她家宁宁要是忙成老刘那样,那得多累啊!
老温家的矛盾根源,就是刘老头总给闺女添麻烦。年轻的时候就添麻烦,老了还是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