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小特务?
笔趣阁 > 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 > 第251章 小特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1章 小特务?

不想错过《社牛崽崽带娇软亲妈去随军》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孩儿微微仰起脑袋,双眼像鹿般亮亮的,奶萌奶萌的喊“妈妈”。

一般女同志肯定早被萌到心肝乱颤。

姜宁宁却一点儿波动都没有,自家两个崽崽显然比她可爱多了。

“你是哪家孩?”她问。

“妈妈。”孩十分执拗。

如同对牛弹琴。

霍东临眉头一蹙,拎起家伙的后衣领,如同提鸡崽似的拎在半空中打量。

一大一对视上。

孩被眼前突然放大的凶脸吓得不敢动弹。

眉眼陌生,浑身上下没一点像他或者妻子。

也不像是认识的人。

职业的特殊性,让霍东临对周边刻意接近的人都保持警惕,包括孩子。

在边境,这么大一点儿屁孩,手中早已见血。

他们身上或许绑着炸弹,或许窃取情报,或者利用同情心,引诱我方军人掉进陷阱里。

尤其是接下来要执行的任务不简单,牵涉广,风险高。

光是保密条款,霍东临签了整整五页。

根本不止是接韩教授夫妻回国那么简单。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认妈的孩,霍东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眉头蹙得更紧了。

巧合、意外?

还是特务?

“不要乱喊,她不是你妈妈。”霍东临声音严厉。

“是妈妈!”孩大眼睛里攒起两泡眼泪,“我见过妈妈的照片,就是我妈妈。”

霍东临一个激灵。

手上力道一松,差点把孩给摔下去。

眼神凶凶的盯着孩。

事关清誉,姜宁宁连忙温声问道:“朋友,你是不是在报纸上看过我的照片?”

孩缓缓点了下头。

原来是虚惊一场。

“乖孩子。”姜宁宁伸手摸摸他的脑袋,继续询问:“你爸爸妈妈呢?”

孩摇头:“爸爸忙。”

然后指着她:“妈妈。”

“……”

这么的孩子认定一件事很难改正过来。

要是处理不好,传出的话还以为姜宁宁红杏出墙,跟其他男人生了孩子。

霍东临脸色更黑了。

姜宁宁只好换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是谁带你出门的呀?”

孩:“婶婶。”

这是个好的开始,姜宁宁红唇扬起来,继续问:“还记得你婶婶穿什么衣服吗?长什么样子?”

孩看着“妈妈”脸上甜甜的梨涡,不自觉也笑出米牙。

“婶婶胖胖…特别高…蓝衣服…大辫子…还很凶凶……”

也许是想到婶婶凶神恶煞的模样,害怕地伸出双手:“妈妈,抱。”

姜宁宁笑着没动作。

有了这些线索,找人就很容易了。

霍东临道:“我带她去派出所,奶奶他们这会儿应该在国营饭店,你去找他们汇合,不用等我回去。”

孩的身份要追查,一时半会儿出不来结果。

夫妻俩相处那么久,一个眼神,双方都心领神会。

电视机不重,姜宁宁抱着就走。

“唔……”孩眼看她走得头也不回,急得张口大喊,被霍东临捂住了嘴巴。

商场偶尔有人望过来,视线与霍东临那双冷沉的黑眸对视上,纷纷吓得噤声。

-

电视机在家属区同样引起不的轰动。

实在是票太难弄到了。

在军区里安装室外天线需要向上级报备审批,这些手续霍东临早就才能办好了。

装修师傅在房顶上摆弄设备,底下一群萝卜头排排坐,安静如鸡,齐齐仰起脑袋瞧。

时不时发出一两声惊呼,鼓下掌。

听到这股动静,装修师傅跟打了两斤鸡血似的,干劲十足。

这画面叫人忍俊不禁。

今天是个大阴天,空气沉闷。

姜宁宁摆了两盘花生瓜子,又煮了一锅酸梅汤。

“我妈妈弄这些可辛苦了,你们赶紧谢谢她。”满满站起来,脊背挺得直直的。

脸肃起,手背在后边。

扬起下巴指挥。

一群萝卜头起身鞠躬,乖乖道谢:“谢谢姜姨。”

满满这才满意点头,挥手:“坐下吧,该吃吃该喝喝,瓜子花生皮堆在一块,不许乱扔。”

这群家长们平时头疼不得了的皮猴子,此刻顺从不得了,一点儿怨言也没有。

真就老老实实把瓜子皮吐在一起。

看到这一幕,蔡金花笑出了眼泪花:“别,咱家满满还真有点班长的模样了,像我!”

视线再转到夏夏身上。

任凭全场喧闹,团子依旧看书得入神。

“哎呀,夏夏专注那股劲儿,也像我!”蔡金花自豪不得了。

在看看身后因为偷藏私房钱被发现,正不遗余力讨好她的姜老头,手一指墙角:“瞧你那怂样,像黑豹!”

黑豹“汪”一声,调转身体用屁股对着他们。

姜老汉十分确定从那张狗脸上看出了嫌弃:“……”

“姜副主任。”

隔高大娘提着一篮子韭菜过来,笑眯眯地站在院子门口,“我家韭菜今年长得好,拿点过来给你们尝尝鲜。”

她的来意不难猜,刚才已经有八个人上门打听消息了。

上次满满跟她家换过月季花,高大娘厚道,专挑五年以上的老桩。

老桩种起来容易成活,开的花又多花骨朵又大。

姜宁宁接过篮子,在地里摘了点茄子辣椒做回礼,再掐一把嫩绿的白菜。

白菜巴掌高,无论是煮汤还是凉拌,口感脆爽清甜。

她最喜欢下火锅吃。

院子里种了菜就很方便,除了夏天蚊子多点,基本没什么毛病。

高大娘接回篮子,顺道拉过她上旁边询问:“你有没有什么渠道也帮我弄张票?”

高大娘男人是旅长,大儿子上了边疆,儿子进了一家国营厂子。

平时家里就她一个老太太,整日除了侍弄花草没事干。

一直想要弄台电视机解解闷。

吴旅长热心肠,甚至可以是个老好人。

手里每每有点好票,还没捂热两天,就换给了底下更有需要的战士们。

为此,高大娘没少念叨他。

“我儿子在棉纺厂工作,经常有那些瑕疵品棉花和棉布……”

后面的话没全,姜宁宁十分上道:“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搞到,只能尽量试试。”

去年家里棉被就不太够盖,如今家里又添了两个老人,棉被棉衣、还有棉鞋必须得做足了。

距离冬天长也不长,四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每个月攒一点,等到冬天正好能派上用场。

未雨绸缪,是姜宁宁的行事准则。

而且她也不是胡乱答应高大娘,把责任转嫁到霍东临身上。

商场经理本来要送她一台电视机,她没要。如果提出买一张票,对方估计会答应。

高大娘提着一篮子菜,心满意足的走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