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阅兵盛典——胜利的歌声响彻云霄
不想错过《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九点整的阳光突然变得锐利,像一把金刀劈开云层,正正在天安门城楼的琉璃瓦上。
檐角的瑞兽在光里舒展,朱红的廊柱映着高悬的国徽,每一道木纹里都浸着岁月的沉响。
城楼上的身影清晰起来,白衬衫的袖口挽得整齐,指尖偶尔指向广场的方向,声音透过扩音器漫下来,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在百万民众的头顶。
观礼车里的各国使节同时放下手中的茶盏。法国大使夫人下意识扶正了珍珠耳环,耳坠的反光里,她看见广场上的人群突然掀起红色的浪——上百万人同时举起国旗,动作整齐得像被风吹动的罂粟花田。
“难以置信。”她低声对身边的武官,昨天在晚宴上计算过的“每平方米8人”,此刻竟在指令声中排出了规整的轮廓,连最边缘的宋婉柔都踮着脚,把磨毛的旗子举成了笔直的线。
俄罗斯大使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粗重的痕迹:“09:00:03,礼炮第一响。”
震耳的轰鸣刚过,他看见城楼的阴影里走出个熟悉的身影——石明皇正站在栏杆边,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和身边几位老兵的勋章交相辉映。
三天前电视看到的欢迎宴上,记者采访这位老人还笑着“勋章是旧时候的念想”,此刻站在那里,倒比任何勋章都更像座活着的纪念碑。
人群里的骚动变成了压抑的哽咽。宋思远的拐杖在礼炮声里“笃笃”叩着地面,节奏竟和炮声重合。
李楠盛突然捂住嘴,她看见广场东侧的老兵方阵里,有人举起了缺指的手敬礼,袖口露出半截弹痕——那道疤,和父亲年轻时手臂上的印子一模一样。
宋融把父亲架得更高了些,羽绒服的帽子彻底滑掉,露出被阳光晒得发红的头皮,他忽然想起时候父亲讲的故事:“当年我们举着步枪冲锋,身后也是这样的人山人海。”
石家的观礼席位上,林燕青举着手机的手停在半空。酸梅汤的冰雾在她眼前散开,刚好看见石明皇在城楼上转身,对着下方的人群挥手。
“爷爷!”她脱口喊出声,声音被礼炮的余波吞没,却看见石世峰正把冰镇绿豆糕分给周围的人,“尝尝,家母亲手做的。”语气里没有半分骄矜,倒像在分享自家院子里结的果子。
苏晴望着城楼的方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旗袍盘扣上的五角星,突然懂了林海霸的“荣耀不是排场,是有人记得你为谁扛过枪”。
路透社的马克正对着城楼调焦,镜头里突然闯进个穿校服的女孩——她刚才还在啃煮鸡蛋,此刻正跟着礼炮的节奏敬礼,右手举得歪歪扭扭,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赶紧按下快门,把这张“城楼的勋章与女孩的敬礼”同框的照片发出去,配文写着:“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站成方阵。”
九点零五分,受阅方阵的先头部队出现在东长安街尽头。观礼车里的德国大使突然坐直了身体,他看见石明皇在城楼上微微前倾,像在辨认什么,而人群里的宋思远,正用拐杖在地上划出整齐的横线,仿佛在为方阵丈量步伐。
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在同一道阳光里,突然有了奇妙的重叠。
林燕青终于拍到了清晰的照片:城楼的琉璃瓦、广场的红旗海、方阵的橄榄绿,还有人群里那个举着磨毛国旗的身影——宋婉柔的眼泪在阳光下闪着光,却笑得比谁都灿烂。她把照片发给石明皇,很快收到回复:“看,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
礼炮的余响还在广场上空盘旋,马克听见身边的中国同行在打电话,声音带着哭腔:“妈,你看见没?就跟你的一样,咱们的队伍,走得比当年更齐了。”
远处的正步声越来越近,像无数只手同时敲响大地的鼓面,震得观礼车的玻璃微微发颤,也震得每个人的心跳,都成了同一个节拍。
十点整,随着一声庄严的宣告,阅兵式正式开始。礼炮声震耳欲聋,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历史,又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崛起。
受阅方阵从东长安街缓缓驶来,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如同一个人在行走,踢正步的声音如同滚滚雷鸣,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连观礼台的大理石地面都在微微共振。
首先走来的是徒步方队,抗战老兵方队的出现,让全场观众热泪盈眶。这些老兵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身姿挺拔,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独立。
接着是国民党抗战将士后裔方队,他们的出现,象征着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的团结与合作,也让人们铭记那段共同抵御外敌的历史。
随后,装备方队如钢铁洪流般驶来。27个方阵按照作战体系编组,涵盖了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等多个模块,84%的装备都是首次亮相。
当变形坦克方阵出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坦克的履带可以在瞬间变成机械爪,轻松攀爬四十度的陡坡,如履平地。它们的炮管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
石无痕指着坦克,向苏晴介绍道:“这些坦克采用了最新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和自动攻击,战斗力比以往有了质的提升。”
苏晴不禁感叹:“太厉害了,这简直就是战争利器!”
紧接着,高超声速导弹方阵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东风 - 17和东风 - 27两款高超音速导弹,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强大的性能,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导弹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些导弹可以在大气层边缘以数倍音速飞行,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让敌人防不胜防。
外国使节们纷纷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些导弹,脸上露出了惊叹和敬畏的神情。其中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外交官,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不安。
空中梯队的表演更是将阅兵式推向了高潮。歼 - 20隐身战机以其矫健的身姿呼啸而过,它采用了碳化硅技术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原有三倍,功率大幅增强。
这使得歼 - 20在空战中具备了“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绝对优势,对美军F - 22与F - 35构成了显著威胁。更令人瞩目的是,歼 - 20还与“忠诚僚机”无人机协同作战,通过数据链共享雷达信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
印度空军退役飞行员塔库尔曾评论称,这一升级打破了美军五代机的隐身优势,让中国空军在空战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而“九天”无人机母机的亮相,更是让全场观众惊掉了下巴。这款全球首款大型无人蜂群母机机身长度16.35米,翼展25米,最大起飞重量16吨,航程达7000公里,可在1.5万米高空以700千米/时的速度巡航。
机腹集成的“异构蜂巢任务舱”可携带200 - 300架CH817微型无人机或巡飞弹,这些子机配备AI算法,能在0.3秒内完成目标优先级排序和攻击路径规划。
军事专家指出,200架CH817组成的蜂群可覆盖15平方公里区域,每架携带200克***当量弹头,可穿透50毫米均质钢装甲,全歼一个装甲营。
“九天”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任务舱,在蜂群母舰、电子战平台、战略轰炸机等形态间切换,这种“空中航母”模式与076两栖攻击舰配合,可在72时内向西太平洋投送600架自杀式无人机,对航母编队构成致命威胁。
当东方66导弹车缓缓驶过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导弹通体银白,弹身上的“东风”二字鲜红如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款导弹可以打到3万多公里外,足足绕地球一圈,其强大的威慑力让世界为之震撼。
石家众人都站起身来,目光紧紧地追随着导弹车,心中充满了自豪。林海霸激动得满脸通红,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的矿泉水瓶被捏得变了形,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有了它,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阅兵式结束后,石明皇从城楼上下来,他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手中多了一枚烫金的纪念章,那是老首长送给他的珍贵礼物。“今天,我看到了国家的强大,看到了我们当年的牺牲没有白费。”他感慨地道。
石家众人围拢过来,听着他讲述城楼上的见闻,心中都充满了对先辈的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回家的路上,车窗外的人流依然如潮。人们兴奋地讨论着阅兵式的精彩瞬间,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
林燕青的保镖正帮她捡起被挤掉的发簪,那簪子上的珍珠虽然摔出了一个缺口,但她却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可是我今天的宝贝,见证了这么伟大的时刻。”
石无痕递给苏晴一块阅兵纪念币,币面上的天安门浮雕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你看,这上面的齿轮,跟石氏集团车间里的一模一样。这是我们国家强大的象征,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苏晴接过纪念币,仔细地端详着,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