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吵翻了
笔趣阁 >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 第237章 吵翻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7章 吵翻了

不想错过《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平行世界,太原,6月9号中午。

。。。

“我认为,北平历史底蕴深厚,政治象征意义极好!”

会议室内,一位干部站起身,据理力争道:“而且,北平铁路发达,平汉线、平绥线、京奉线,乃至由平津铁路串联的津浦线,都由北平出发。

从这里,我们可以更好的管理全国所有的地区。

最重要的是,现在东北还没有收复,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果我们将都城定得太远,老百姓会怎么?我党怕了鬼子!”

旁边有一些干部听完后默默点头。

会议室内坐了20多名干部,由老政委主导会议,他们也在讨论选择都城地址,让人诧异的是,赵刚也被叫了过来,就坐在老政委左手边。

现在仗马上打完了,算上通电拥护我党的西南5省,已是半江山,所以立国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选都自然是重中之重。

便有另一名干部站起身反驳道:“什么天子守国门?你这个思想就要不得,我们就没有天子,就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党组织!

再了,你那是冷兵器时期的理论,放到现在你不觉得可笑吗?

鬼子的轰炸机,可以从奉天直飞北平,到时候我们什么工作都不用干了,就防轰炸得了!

要我,哪儿都不用去,就在太原!

经过我们这一年多的发展,太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论经济,绝对不比沪港、金陵之类的差。

同时,我党我军,在晋省群众基础深厚,首长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快一年,本地老百姓早已将太原视作都城,如果迁走了,不是寒了晋省人民的心吗?”

“你这理由未免有点牵强!”

“就是,我们要选的是都城,是国之大事,你晋省人民的感情要考虑,那其他省份的百姓不也得失望?”

“要我,还得是西安、或者洛阳,一样的文化底蕴深厚,且为国之中心,从军事角度考虑,她们周边的地形也能更好的应对外来入侵!”

“你不考虑经济吗?你去看看洛阳和西安,现在都穷成什么样儿了?”

“要我就金陵!”

“你更扯,历史上以金陵建都的,有几个长命王朝?”

“你这不是纯抬杠吗?还有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个!”

“要交通,我觉得郑州、武汉也不错。”

这时老政委敲了敲桌子,大家顿时安静。

不过老政委没有话,而是往左手边看向了赵刚。

因为赵刚是王顺和同志的记录员,平时跟王顺和同志接触时间最长,不定会有一些领先很多的想法。

“赵刚同志,你的想法?”

一听老政委这话,其他的干部们都有些错愕。

本来老赵被叫过来,他们就很不理解,虽然兵团政委级别很高,但也是军政干部,这样的会议怎么会叫他来,而且还坐那么靠前的位置?

对于他们的表情,老政委只是无声笑笑。

出于对王顺和同志的保护,上级对他有了明确的猜测后,便将他的事情定为了最高机密。

事实证明是对的,就眼下其他人了解的情况,王顺和同志都差点遭到军统的刺杀,要不是当时郑耀先同志的预警,他的生命就有可能收到威胁。

王顺和同志带过来的那些技术资料,也全都是最高级的机密,就连工院和科院,以及各大工厂的研究员,都主动要求全封闭式管理,并且出厂门的时候必须搜身,以免泄密。

眼前与会的这些人,他们的级别还无法知道某些事情,他们只知道王顺和同志支援了很多东西,功勋卓著。

感受到大家异样的目光,老赵也不以为意,翻开了笔记本。

“首长,各位同志,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老赵一句话得所有人都很舒服,随后也认真倾听。

便听老赵继续道:“我认为我们选择都城,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人文、经济、军事、政治、乃至于安全。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着眼于都城将来的发展。

目前我们备选的几个城市,都很优秀,尤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当突出的优点。

但如果考虑到未来,或许当中有些城市并不是那么适合。

仗,马上打完了,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和平,那和平之后,人口的增长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目前各大备选城市的人口基数来看,以我结合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工业发展带来的虹吸效应,初步估算下...”

“什么效应?”

立刻就有干部露出了问号脸,而且数量还不少。

“噢,虹吸效应,就是在经济方面,发达地区对后地区的资源吸引。”老赵解释道,“这个资源包括人才、资金、生产资料等等,这是近乎本能的现象。

就好像丛林法则一样,强壮的,会本能的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同时,后地区的人口,也会本能地向发达地区迁移,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一众干部若有所思,然后连忙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

他们也都是顶尖的人才,将来也会是主政一方的干部,只是局限于现在的时代,思维还不够开阔,但一听老赵的法,马上就想到了相关脉络。

老政委见状再次会心一笑。

开会前就跟赵刚过,让他来的主要目的不是选都城,而是帮这些干部打开眼界。

赵刚陪着王顺和同志那么久,可以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人,其眼界或许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

且为了跟上王顺和同志的思维,他最近很努力地在学习各方面的学科,首长们都认为赵同志应该着重培养,在将来可委以重任。

“赵刚同志,你接着。”

“是,首长!”

老赵看了眼笔记本,接着道:“根据我的估算,同志们给出的各大备选城市,短期内都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放到未来30年、40年后,那不管是那一座城市,其人口数量都会达到500万、乃至1000万以上!

甚至部分城市有可能突破2000万、3000万,且如果该城市选定为都城,那么其人口数量必然会进一步增加!

那么庞大的人口,势必会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是各方面的,比如城市交通、治安、电力供应等方面,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交通方面,就以英吉利的伦敦为例,他们在上个世纪末,就考虑通过修筑地下铁路线,来缓解城市内部拥堵的交通。

我相信在我党的带领下,我国各大城市地面上车水马龙的景象,绝对不是梦想!

如果我们的都城也遇到类似伦敦那样的情况,那西安、洛阳就不合适了,那边地底下到处都是古墓,我们总不能不管老祖宗的坟,直接掘过去。”

一众干部顿时笑了,一边点头,一边在本本上记下。

老赵则继续道:“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基本生存条件,就比如水!”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