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铁面无私赵大人
笔趣阁 > 清妖 > 第二百二十九章 铁面无私赵大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二十九章 铁面无私赵大人

不想错过《清妖》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赵大人的叔丈人肯定不是反贼,必须要放,不然按赵大人的逻辑他这个侄女婿就算不是反贼,也是反贼亲属,正审不过关的。

正审不过关,怎么能当抚台大人、制台大人、中堂大人呢。

连自家亲戚都不能照顾,这大人还不如不当!

放人,马上放!

这件事赵安自个不便出面,便叫侯把总将丁平带到一边偷偷放了,至于叔丈人抽大烟这事赵安觉得还是先告诉妻子婉清,由她决定是否回家跟父母、祖父。

他这个侄女婿不好多嘴。

大烟的危害赵安是门清,但眼下民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危害,只是单纯的将抽大烟当作一种休闲放松服务。

或者在大多数人眼里,大烟就是香烟,不存在毒品一。

英国人在中国卖,在自己本土也卖。

清廷真正决定禁烟的原因也不是大烟导致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因为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汉人越是“病夫”,越能让以“族临中国”的满清统治者放心。

根本原因是每年两千多万两的贸易顺差变成了每年千万两的逆差。

不挣钱,那就打吧。

没想洋鬼子不仅船坚炮利,还懂兵法、懂人心,打着打着竟然要扶持汉人反清复明,彻底动摇满洲人统治的根本。

结果吓的清廷赶紧投降签约,烟税反而成了满清最大财政收入,成功替摇摇欲坠的清廷续了命。

不得不,历史的真相挺讽刺。

丁平是老丁的次子,有秀才功名,正值壮年,明年还要回浙江参加乡试,作为侄女婿,赵安肯定希望叔丈人能成功考上举人、进士的。

因为这意味贷党又多了一名干将。

但抽大烟这个习惯赵安无法接受,如果丁平不能改掉这个陋习,纵是考中进士赵安都不会将其拉入核心组织,最多算个外围成员。

那边好好的学校突然被改作“监狱”,马副校长和童主任他们收到赵校长让人送来的条子后全都懵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况还是全体教职员工眼中的好校长吩咐。

没办法,马副校长只好照做,组织员工们将教室桌椅临时清空作为牢房使用。

很快,第一批犯人就被送了过来。

马副校长和童主任他们看了又看,怎么也无法将这些犯人同反贼联系在一起,最多也就是帮“社会人员”。

送来的犯人越来越多,没一会就关了十多个教室,怕有好几百人。

瞅这架势,估计教室都不够用的。

而且这些所谓的“反贼”用肉眼观察就知道不是,内中就有马副校长认识的两个社会上的朋友。

那两个朋友也看到了马副校长,喊着请马副校长救他们出去,这让马副校长很是为难,因为那帮营兵不归他管。

救吧,没这权力。

不救吧,也认识好多年了,没事称兄道弟的,见死不救太不仗义。

正犯着难,校长大人过来了,亲自押了一帮犯人过来的。

童主任先过去跟校长大人的话,意思府学是学宫所在,而学宫是用来传道授业教化学生的,改作关押犯人的监狱是不是不妥。

“有什么不妥?学宫是教化之地,教化学生、教化犯人有什么区别?”

赵安不以为意,他是江苏的督学委员,省里现在又没老宗师,学政衙门那帮举人学官哪个敢管他的事。

打击漕帮黑恶势力又是巡抚大人交办的重要任务,纵是打击范围大了些,也过于扰民,冤枉无辜者肯定也有,但这也不是地方官们能多嘴的。

马副校长这会也过来了,不敢对校长大人的决定有所质疑,而是打听起自己的“朋友”怎么被当成反贼抓起来的。

“你的是哪两个人?我问一下,如果不严重的交点罚款放他们走。”

忠心下属的面子赵安肯定是要给的,像马副校长这样懂事知趣的下属这年头不多了。

马副校长赶紧了那两个人名字,赵安听后点了点头叫来孙瑞询问这两个人情况,得知这两个人虽是黑恶骨干,但顶多算是头目,抓不抓无所谓。

顺水人情。

当场就打条子让马副校长去关押二人的教室把人提出来,一人交五十两罚款走人。

这边又吩咐营兵将黑恶势力成员同搂草打兔子一块抓来的嫖客、赌客以及其他人分开关押。

“嫖客一人交三两,赌客一人交五两,至于其他人嘛一人罚二两,实在没钱的关两天再放。”

赵安指定童主任领几个学官专门在府学会计室收罚款,票就不开了,但每个交钱的都必须写一张自愿交钱认罚书,确保放走后不会想不开搞翻案。

刚安排完这件事,江都郑知县坐着轿子匆匆来了,很急也很担心的样子,因为郑知县是专门过来给陈公情的。

穿了,郑知县就是陈公这个黑老大的保护伞,不过郑知县这会只知陈公家的产业都被营兵给抄了,陈家人也都被抓走,却不知陈公本人在哪。

猜测多半也被抓到了府学,这才想着跟赵教授打个招呼。

“听赵大人下令把陈公抓了?实不相瞒这个陈公跟本县有点渊源,赵大人能不能看在本县面子,大事化?”

由于搞不清楚陈公究竟干了什么事惹来这场大祸,郑知县来的路上就做了要陈公大出血的决定。

就是拿几千两出来换取赵大人的原谅,甭管犯的什么事都一律化化无。

“陈公犯的是造反死罪,郑大人这是要替反贼情?就算陈公不是反贼,郑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却来为犯人情打招呼,这不仅触碰了大清律法红线,更丧失了为官之人应有的原则!

不是本官不给郑大人面子,实是本官身为巡漕御史要对得起朝廷和百姓,拼着这顶官帽不要,本官也坚决不办人情案,请郑大人哪里来哪里去,本官不送!”

一脸铁面无私的赵安完拂袖便走,留下江都县在那一脸呆愕:你不办人情案,府试的时候收我钱干什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