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讨债阿哥
笔趣阁 > 清妖 > 第13章 讨债阿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讨债阿哥

不想错过《清妖》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者无心,听者有意。

藩台大人开玩笑,道台大人当回事了。

算一算,老太爷这辈子下过江南六次,前面三次就算了,年龄对不上。

后面三次一次是乾隆三十年,一次是乾隆四十五年,最后一次则是七年前的乾隆四十九年。

如果老太爷在乾隆三十年于江南留下私生子,那今年是乾隆五十六年,则这个私生子虚岁二十七或二十六。

赵安今年二十二,年龄也对不上。

不过,年龄这东西对赵安而言不是什么硬性要求,档案袋抽出来改一改不就行了么。

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赵安的个人档案要求如实填报的选项,就没一个真的。

别,冒充老太爷私生子似乎有搞头。

老丁两年前有八旗混混冒充过福康安,那帮家伙要不是因为碰上福康安提拔的官员被识破,估计能一路骗到云贵川。

搁赵安前世那么发达了,冒充将军、官员的骗子也是一大堆,很多地方官府还当了真,不少都是骗了很久才被发现。

这年头可比前世后的多,运气好装的像的,一蒙一个准。

而且赵安不是冒充福康安,他是直接冒充老太爷私生子,除了老太爷这个当事人,谁能识破?

私生子的故事也很好编,乾隆三十年那次南巡可是发生过皇后断发这桩大事的。

那拉皇后断发事件被老太爷定性为皇后疯了,可好端端的皇后怎么就疯了?

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吃瓜的结果都是老太爷在杭州看上一位女子,要封她为妃,皇后一气之下断发抗议,结果引发废后风波。

那拉皇后被废饿死,事情闹的沸沸扬扬,老太后都出面了,但那个杭州民女却没了下文。

合理推演的话,老太爷玩了人家又不能把人家带回宫,那人家是不痛恨负心人一气消失,结果发现珠胎暗结,没办法只能独自在乡野抚养儿子呢。

二十年后,女子带着遗憾去世时会不会跟儿子吐露真相,让他赴京寻爹呢。

嗯?

这个故事版本听着怎么这么熟悉的?

燕子啊!

性别改一改,不是还珠格格,而是讨债阿哥。

想到这里,赵安竟不知不觉露出会心的笑容。

没办法,这故事太可乐了。

还尼妈的珠。

不过这种事得云里雾里,不能点破,得营造出像那么回事,却谁也不敢戳破皇帝新衣的感觉。

就是地方官们觉得赵安真是皇上私生子,可谁也不敢去求证,同时也不敢得罪赵安。

万一是真的呢,对吧?

不是真的,他妈的大半年连升十级?

这待遇除了福家那几个子,还有谁?

只要官员们有这想法,赵安于官场上就能如鱼得水,进退自如。

真求证也不怕,反正,他没过自己是老太爷私生子,一切都是你们强加给我的结果。

“大人莫要拿下官逗趣了,不瞒大人,下官出生后就不知家父是谁,是家母含辛茹苦将下官抚养长大”

赵安现场编了个故事。

故事大概内容就是母亲在他十岁时病逝,临终时让一对姓赵的夫妇代为抚养他。

这对姓赵的夫妇自是赵有禄父母,二老已被老丁彻底抹除一切官方户册痕迹,人也被秘密送到松江安置,就这年代的找人手段,人死了也未必找得到。

福昌越听越觉新鲜,不由好奇:“那赵大人之前不姓赵?”

赵安摇头:“家母从未告知下官家父姓甚名甚。”

福昌“噢”了一声:“那令堂是如何称呼赵大人?”

赵安犹豫了下,随口编了个名道:“家母管下官叫五福儿。”

有寿、有财、有喜、有福、有禄。

可不就是五福儿么。

问题赵安这随口扯的名又把人福大人吓一跳,因为福大人知道有个人的名叫“三福儿”,那人就是如今领军出征高原的大将军福康安。

这个“三福儿”的名只有一人敢叫,那就是当今老太爷。

而福大将军的弟弟福长安则被老太爷亲切唤为“四福儿”。

三福儿、四福儿,这来个了五福儿

搞的福大人脑壳嗡嗡响:他就随口一玩笑,没这么巧的吧?

赵安不知福大人脑壳响,在那继续编:“.养父出资供我读书,下官有禄这名字是母亲临终时告诉养父的,但不知为何母亲依旧不肯告诉我父亲姓名,唉。”

到这,赵安难过的叹了口气。

“.”

福大人这会脑壳不是嗡嗡响了,而是跟被惊雷劈了下似的。

因为当今皇上也有一个汉名。

叫元寿!

此名乃圣祖康熙爷所赐!

元寿、有禄、五福儿

福大人深深看了眼面前这位年轻的道台大人,咽了咽喉咙轻声询问赵安今年多大。

赵安却是一脸为难:“不瞒大人,其实下官也不知下官究竟多大。”

“呃?”

福大人有点懵。

赵安解释道:“养父跟下官过我实际是乾隆三十一出生的,但家母在时却下官是乾隆三十四年出生的,所以下官实是不知哪年出生。”

“原来如此。”

福大人点了点头,好奇追问赵安可知母亲是哪里人。

赵安却摇头他也不知生母是哪里人,只知母亲话跟扬州人不同,有点像南边的。

南边的?

福大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苏杭二地,因为老太爷几次南巡在苏杭二地留下不少风流佳话。

忽的想起一事,笑着问道:“若本官没记错的话,赵大人是捐监出身?”

提到这个话题,赵安有些不好意思了:“下官本是想走科举正途的,只去年新任府台大人却要县里为我保监,其后为我捐了个九品学录。”

福昌点了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当时只觉额其纳给个童生保监有点莫名其妙,现在看来,那额其纳似乎知道点什么。

当下又不无好奇道:“赵大人区区九品官为何要向朝廷缴纳千两议罪银呢?”

“这”

赵安迟疑再三,终是鼓起勇气道:“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并无这千两银子,乃是京中和中堂托人送给下官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