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迟早卷土重来
笔趣阁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第765章 迟早卷土重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5章 迟早卷土重来

不想错过《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更新?安装阅读专用APP,看更多好书 离线下载 无网阅读!

放弃立即下载
 

“东吴向来首鼠两端。”谋士姜维的后人姜叙展开舆图,眉头紧锁,“此番遣使,怕是想探我虚实,甚至妄图分一杯羹。”

刘璿轻轻摩挲着腰间的玉珏,那是先帝刘备留给他的遗物:“不管东吴有何打算,我们都需先稳住南中。粮草是重中之重,可派邓芝旧部前去安抚,许以通商之利。”他目光坚定,尽显王者风范。

孟云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殿下,南中各部反复无常,仅靠利益难以长久收服。末将愿领三千精兵,驻守建宁,以防不测。”他深知,南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复国大业的绊脚石。

就在众人商议对策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一名士兵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报!东吴使臣求见,还带来了……还带来了先帝的衣带诏!”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惊。刘璿猛地站起,玉珏在烛火下闪过一道寒光:“带他进来!”

使臣踏入大帐,手持锦盒,神色倨傲:“刘公子别来无恙。我主吴王念及与先帝的旧情,特命我送来此物。”他打开锦盒,露出一卷泛黄的丝帛,上面的字迹虽已模糊,但“兴复汉室”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姜叙上前仔细查看,脸色大变:“这……这衣带诏的笔迹与先帝吻合,只是……”他欲言又止,眼中满是疑虑。

刘璿接过丝帛,指尖微微颤抖。他自幼熟读先帝遗诏,对这字迹再熟悉不过。然而,此时东吴突然拿出此物,其中必有蹊跷。“贵使此来,恐怕不只是送衣带诏这么简单吧?”他目光如炬,直视使臣。

使臣冷笑一声:“刘公子果然聪慧。我主愿与公子结盟,共伐曹魏。事成之后,蜀汉故地,吴蜀各分一半。”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孟云怒目圆睁:“痴人说梦!蜀汉故土,岂容他人染指?”

刘璿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沉思片刻后说道:“盟约之事,容我等商议后再作答复。贵使且先下去休息。”

待使臣离开后,姜叙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殿下,这衣带诏虽看似不假,但东吴此时拿出,分明是想以此要挟,逼我们就范。而且,当年衣带诏之事事关重大,极少有人知晓,东吴又是如何得到的?”

刘璿点点头,他何尝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东吴此举,分明是想趁火打劫,若贸然结盟,只怕会引狼入室。但衣带诏若真为真,他又不能置之不理,毕竟那是先帝的遗愿。

正当众人陷入两难之际,又一封密信被送到了刘璿手中。密信来自洛阳,竟是司马昭的心腹所写。信中称,司马昭表面上准备再次攻打蜀汉义军,实则暗中与东吴勾结,欲将蜀汉故地收入囊中后,再一举吞并东吴。

“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刘璿将密信摔在案上,“司马昭这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孟云握紧了拳头:“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先假意与东吴结盟,再联合南中各部,给司马昭来个反戈一击!”

姜叙却摇头道:“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东吴不可信,南中各部也未必肯真心相助。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他是当年诸葛亮的贴身书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他带来了一个惊天秘密——当年诸葛亮曾留下一计,藏于定军山的武侯祠中,专门用于应对蜀汉危难之时。

刘璿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定军山。他带着孟云、姜叙等人,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武侯祠。在祠中,他们找到了诸葛亮留下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地图和八个字:“联羌制魏,以退为进。”

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蜀汉会有覆灭的一天,他在生前就与西羌各部建立了联系,并在地图上标注了与羌人会合的地点。只要能得到羌人的支持,蜀汉义军就有了与曹魏、东吴抗衡的资本。

刘璿大喜过望,他立刻派人前往西羌,与羌王商议结盟之事。同时,他又派人给东吴使臣送去书信,同意结盟,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先共同攻打曹魏的陇右地区,待占领此地后,再商议领土划分之事。

东吴使臣见刘璿答应结盟,大喜过望,立刻将消息传回了东吴。吴王得知后,也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下令出兵,与蜀汉义军会合。

然而,就在蜀汉义军与东吴军队准备进攻陇右时,南中却突然传来噩耗。南蛮王孟获的侄子孟优,在曹魏的挑拨下,发动了叛乱,切断了蜀汉义军的粮道。

“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孟云气得暴跳如雷,“末将请命,立刻率军平叛!”

刘璿却拦住了他:“不可。此时若分兵,必中曹魏之计。我们先按原计划进攻陇右,待拿下此地后,再回头收拾孟优。至于粮草,我已派人前往西羌,向羌王借粮。”

就在蜀汉义军与东吴军队向陇右进发时,司马昭也得知了消息。他冷笑一声:“刘璿小儿,果然中计了。传令下去,命邓艾率三万精兵,绕道阴平,直取南中;钟会率五万大军,在陇右设伏,等待刘璿自投罗网。”

陇右之战一触即发,刘璿等人却浑然不知。当他们的军队进入陇右山谷时,突然遭到了钟会大军的伏击。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

“不好,中埋伏了!”孟云挥舞着长枪,奋力抵挡着魏军的攻击,“殿下快走,我来断后!”

刘璿却拔出长剑:“今日就算战死,也要杀出一条血路!”他亲自率军冲锋,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

然而,魏军人数众多,且占据有利地形。蜀汉义军和东吴军队渐渐陷入了苦战。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支身着羌服的骑兵,如狂风般杀来,为首之人正是羌王之子。

“汉家兄弟,我们来助你们了!”羌王之子挥舞着弯刀,冲入敌阵。原来,刘璿派去的使者顺利说服了羌王,羌王不仅答应借粮,还派了五千精锐骑兵前来支援。

羌人的加入,瞬间改变了战局。魏军没想到会有援军到来,顿时阵脚大乱。刘璿抓住机会,率军反击。钟会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

此役,蜀汉义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成功击退了魏军,占领了陇右的部分地区。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喘息,又一个坏消息传来——邓艾率领的魏军已经攻占了南中,孟优投降,南中彻底落入了曹魏之手。

“邓艾这老匹夫,竟然真的偷渡阴平!”刘璿怒不可遏,“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然后立刻回师南中!”

姜叙却劝阻道:“殿下,此时回师南中,只怕正中司马昭下怀。我们不如趁势北上,攻打雍州,威胁长安。这样一来,邓艾必然回援,我们便可解南中之围。”

刘璿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姜叙的建议。他留下少量军队驻守陇右,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北上。然而,司马昭早已料到了他的行动,在雍州布下了重兵。

雍州之战,异常惨烈。双方在城下展开了拉锯战,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护城河。刘璿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万分,但他知道,此时绝不能退缩。

就在战斗陷入胶着之时,东吴那边却传来了变故。吴王见蜀汉义军久攻雍州不下,担心自己会吃亏,于是暗中与司马昭议和,单方面撕毁了盟约,并撤回了军队。

“东吴果然靠不住!”刘璿得知消息后,怒拍桌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雍州是通往长安的门户,一旦拿下,我们就有了与曹魏抗衡的资本。”

然而,此时的蜀汉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魏军的顽强抵抗下,他们始终无法攻破雍州城。而邓艾那边,已经稳定了南中的局势,正准备率军北上,与雍州的魏军夹击刘璿。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神秘人来到了刘璿的军营。此人自称是诸葛亮的传人,带来了诸葛亮留下的最后一计——火攻。

原来,诸葛亮在生前就已算出,雍州之战将决定蜀汉的命运。他在雍州城外的山林中埋下了大量的火药,只等合适的时机引爆。

刘璿半信半疑,但此时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按照神秘人的指示,派人在深夜潜入山林,点燃了火药。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魏军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刘璿抓住机会,率军发起了总攻。在火攻的配合下,蜀汉义军终于攻破了雍州城。邓艾得知雍州失守后,只好放弃北上的计划,退回南中。

雍州之战的胜利,让蜀汉义军声威大震。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加入到复国的队伍中来。然而,刘璿深知,这只是开始。司马昭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

与此同时,东吴也因为背信弃义,遭到了天下人的唾弃。吴王为了挽回局面,再次派人前来,请求与蜀汉义军重新结盟。刘璿看着东吴使臣,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告诉吴王,结盟可以,但他必须先将荆州归还。”刘璿冷冷地说道,“否则,一切免谈。”

东吴使臣面露难色,但他知道,此时的蜀汉义军已经今非昔比,吴王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就必须与刘璿合作。于是,他只好答应了刘璿的条件,匆匆返回东吴复命。

使臣离去后,姜维来到刘璿身旁,目光中带着忧虑:“少主,东吴反复无常,就算他们归还荆州,真能相信他们会信守盟约吗?”

刘璿微微眯起眼睛,望向远处的山川,沉声道:“我自然清楚东吴的品性。但如今我们与曹魏对峙,多一股力量便多一分胜算。若能收回荆州,我们不仅能扩充领地,还能在战略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至于盟约,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自当做好防备。”

就在蜀汉义军等待东吴答复之际,曹魏那边已经有了动静。司马昭召集心腹谋士,在许昌的议事厅内商议对策。

“雍州一败,蜀汉士气正盛,若再让他们与东吴结盟,日后恐成大患。”司马昭面色阴沉,手中的竹简重重拍在案几上,“诸位可有良策?”

贾充向前一步,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主公,东吴与蜀汉虽有结盟之意,但荆州归属便是他们之间的隐患。我们何不从中作梗,挑起他们的矛盾?”

司马昭挑眉:“具体说说。”

“我们可以暗中派人扮成蜀汉军士,在东吴边境制造事端,劫掠村庄,杀害百姓。同时散布谣言,说是蜀汉为了尽快收回荆州,故意挑衅。如此一来,东吴必然对蜀汉心生怨恨,结盟之事自然会出现变数。”贾充详细阐述着自己的计划。

司马昭抚掌大笑:“好计!就依此计行事。另外,命钟会整顿大军,随时准备出击,给蜀汉施加压力。”

另一边,东吴朝堂上,吴王看着使臣带回的消息,面色阴晴不定。“要朕归还荆州?这谈何容易!”他怒声道。

陆逊之子陆抗进谏道:“陛下,如今曹魏势大,若不与蜀汉结盟,我们腹背受敌。荆州虽重要,但暂时归还,换得盟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吴王沉思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罢,传令下去,准备交割荆州事宜。但让守将暗中留下后手,一旦局势有变,立即夺回。”

然而,就在东吴准备归还荆州之时,边境突然传来噩耗。数座村庄被劫掠,百姓死伤无数,而据幸存者描述,行凶者皆是蜀汉军士的打扮。

吴王勃然大怒,将奏报狠狠摔在地上:“好个刘璿,竟然敢在结盟之前挑衅!传我命令,暂停荆州交割,整军备战!”

陆抗连忙劝阻:“陛下,此事或许有蹊跷。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可贸然行事。”

但吴王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证据?百姓亲眼所见,还不够吗?蜀汉狼子野心,朕岂能再与他们结盟!”

消息传到蜀汉军营,刘璿拍案而起:“这定是曹魏的阴谋!他们想破坏我们与东吴的结盟。”

姜维点头道:“少主所言极是。如今之计,我们一方面要派人前往东吴,澄清事实;另一方面,需加强边境防备,以防曹魏趁机进攻。”

刘璿当即修书一封,派能言善辩的邓芝前往东吴。邓芝日夜兼程,赶到建业后,却被拒之门外。吴王根本不愿见他,还命人传话,让蜀汉为边境之事道歉,并赔偿损失。

邓芝无奈,只好在驿馆等待机会。他暗中联系东吴朝中的一些大臣,向他们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说动了几位大臣,他们在吴王面前为蜀汉求情,劝吴王不要中了曹魏的离间计。

吴王的态度稍有缓和,但仍心存疑虑。就在此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开始向蜀汉边境移动。钟会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直逼汉中。

刘璿接到战报,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曹魏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他看着营帐中神色凝重的将领们,大声说道,“姜维将军,你率领五万大军,镇守汉中,务必挡住钟会的进攻。”

“末将遵命!”姜维抱拳领命。

“霍弋将军,你带领三万大军,在侧翼埋伏,若魏军有破绽,立即出击。”

“是!”霍弋应道。

安排好军事部署后,刘璿亲自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他心中清楚,这一战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蜀汉义军的存亡,也影响着与东吴的关系。若能击败曹魏,或许还有机会与东吴重新谈判结盟之事。

汉中战场上,姜维凭借着地形优势,在险要之处设下重重关卡。钟会的大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山道中难以展开,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蜀汉有姜维坐镇,确实棘手。”钟会看着前方久攻不下的关隘,眉头紧锁。他的副将建议道:“将军,我们不如绕过汉中,直取成都?”

钟会摇头:“不可。汉中是通往成都的门户,若不拿下,我们的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而且,姜维必然会在我们身后骚扰,让我们腹背受敌。继续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破防线!”

战斗持续了数日,双方死伤惨重。就在钟会一筹莫展之际,他收到了司马昭的密信。信中让他假意撤军,引诱姜维出击,然后设下埋伏将其歼灭。

钟会依计而行,下令大军后撤。姜维见魏军撤退,心中生疑,并未立即追击。他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得知魏军并未有粮草不济等情况,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魏军撤退得太过蹊跷,定有阴谋。”姜维对部下说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轻易追击。”

然而,就在姜维警惕魏军埋伏之时,蜀汉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一些新加入的将领,立功心切,见魏军撤退,不顾姜维的命令,擅自率军追击。

这些将领带着数千士兵,追出数十里后,果然中了钟会的埋伏。魏军伏兵四起,将蜀汉追兵团团围住。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汉中,姜维痛心疾首:“这些人不听将令,坏了大事!”他深知,此次失利不仅损失了数千兵力,还可能让魏军抓住机会,再次发起猛攻。

正如姜维所料,钟会得知蜀汉追兵被歼后,立即整顿大军,再次向汉中发起进攻。这一次,魏军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

姜维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士兵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城墙上的士兵不断倒下,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在拼尽全力。

而在另一边,邓芝在东吴仍在为澄清事实而努力。他得知蜀汉与曹魏开战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再次求见吴王,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曹魏大军压境,蜀汉正处于危难之中。此时若东吴能与我们结盟,共同抗曹,必能击败司马昭。边境之事,定是曹魏的离间之计,还望陛下明察。”

吴王看着邓芝,心中犹豫不决。此时,陆抗再次进谏:“陛下,蜀汉与曹魏交战,正是我们坐收渔利之时。但若我们与蜀汉结盟,共同击败曹魏,东吴也能在这乱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吴王沉思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好!朕就再信蜀汉一次。传令下去,整军备战,准备支援蜀汉!”

就在东吴决定支援蜀汉的同时,蜀汉战场上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霍弋率领的三万大军,在魏军侧翼找到了机会。他趁着钟会大军全力进攻汉中,后方空虚之际,突然发动袭击。

魏军后方顿时大乱,钟会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援。姜维抓住这个机会,率领汉中守军主动出击。前后夹击之下,魏军阵脚大乱,开始溃败。

钟会见势不妙,连忙下令撤军。蜀汉义军乘胜追击,斩杀魏军无数。这一战,蜀汉义军大获全胜,不仅守住了汉中,还重创了曹魏的有生力量。

消息传到许昌,司马昭气得暴跳如雷:“钟会无能!竟然让蜀汉占了上风。”他深知,此次失败让曹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在蜀汉军营中,刘璿得知胜利的消息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没有丝毫懈怠,立即开始部署下一步计划。他知道,曹魏虽然战败,但根基尚在,迟早还会卷土重来。

此时,东吴的援军也已经赶到。吴王派陆抗率领五万大军,前来支援蜀汉。刘璿亲自出城迎接陆抗,两人相见,心中感慨万千。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